一、引言

蛟龙行动》刚上映就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海军特种部队的题材,精英小队执行高难度任务的剧情,听着就热血沸腾,妥妥的爆款配置。但这电影也跟开盲盒似的,打开后发现里面的争议点还真不少。从军事顾问的选择,到电影风格、服化道与装备,再到叙事方式,每一个环节都被观众和业内人士挑出了毛病。今天咱就从各个角度来好好剖析剖析这部电影,看看它到底问题出在哪。



二、这波操作 “泰酷辣”

1. 真香“御膳房”,咋选了 “肯德基”?

咱中国军事题材电影这几年发展得那叫一个迅猛,国内军事顾问资源那是相当丰富,一大堆退役军人、军事专家都能给电影提供专业指导。



可《蛟龙行动》倒好,偏偏选了个来自马来西亚的徐添发当军事顾问,这操作就像在满汉全席里选了个汉堡包,制作方是真没钱还是崇洋媚外?咱也不敢问。



马来西亚的军队体系、作战方式和咱中国军队那可是天差地别,而且人家的军事力量跟中美俄这些大国比起来,那差距不言而喻。直接请国内优秀的退役军人不行吗?再不济你找美军、俄军顾问,虽然不合适,人家好歹专业。你TM选个马来西亚军事顾问,这眼光真的是让人不懂。



2. 这顾问,“靠谱” 二字能写对吗?

咱就说,这个徐添发真的能理解咱中国军人的精气神吗?他对中国军队的战术、装备又了解多少呢?从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来看,这顾问似乎对中国军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



影片里那些战术动作、西方式编队,怎么看都不像是中国军队的风格,感觉就像是东施效颦。这背后可能是因为预算不够,资源分配不合理,也可能是制作团队前期调研偷懒了,没下足功夫。





不仅如此,徐添发在接受采访时说《蛟龙行动》追求的是真实感,还说《战狼2》纯粹是个人英雄……我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要不是吴京打开民族自豪主旋律这个门,你拍的就是个屁!





三、这是 “国产” 还是 “舶来品”?

1. “西装革履” 的中国兵,违和感拉满!

跟《红海行动》《士兵突击》这些经典的国产军旅片比起来,《蛟龙行动》简直就是个 “混血儿”,整体风格更偏向于西方式军旅片。



从战术动作、人物塑造,到叙事方式和视觉风格,都满满的好莱坞味儿,完全没有展现出中国军队的特色。就拿蛟龙小队的战术动作来说,那简直就是照着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模板来的,跟咱中国海军特种部队的战术体系八竿子打不着边。



这电影就像是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国小伙,看着总觉得别扭。

2. 人家是 “满汉全席”,你是 “白水煮菜”?

《士兵突击》为啥能成为经典,让观众们念念不忘?还不是因为它真实地还原了中国军人的成长背景、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让观众们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而《蛟龙行动》在人物塑造方面就显得太单薄了,就像一碗没放盐的菜,平淡无味。电影只想着用视觉刺激来吸引观众,却忽略了能真正打动人心的情感共鸣,这就好比舍本逐末,丢了捡芝麻。

四、这是 “升级” 还是 “降级”?

1. 穿 “古装” 跳 “现代舞”,尴尬不?

在军旅片里,服化道可不是随便糊弄的,它可是塑造角色专业度的关键。服装、装备要是不符合现实军队的配置,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观感直接就大打折扣。就好比你穿着古装去参加现代舞会,怎么看都觉得违和。

2. 说好的 “国产升级”,咋成了 “爷爷的宝贝”?

电影宣传的时候说 “全国产化升级”,结果一上映,观众们发现这装备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主角用的战术背心——香港警用背心





瞄准镜——美军19年的EX321魔改,好多都是外军早就淘汰的产品,这就像是穿着爷爷辈的衣服去走秀,不仅不专业,还影响国家形象。





作为一部讲中国海军特种部队的电影,不用本土装备,反而搞 “杂牌拼装”,这操作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五、这是 “大片” 还是 “闹剧”?

1. “特写狂魔” 的 “灾难现场”

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对特写镜头那叫一个痴迷,简直就是 “特写狂魔”。这过度使用特写镜头的结果就是画面节奏乱成一锅粥,观众看得那叫一个晕头转向。军事题材电影需要的是稳重的镜头语言,展现出战场的真实氛围,而不是靠炫技的剪辑手法来博眼球。这就好比一个新手司机,开车的时候猛踩油门又急刹车,乘客能不难受吗?





2. “白开水” 一样的剧情,谁能 “解渴”?

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和人物关系就像一张白纸,缺乏深度,根本没办法让观众产生共情。除了主角有点戏份,其他角色就像是打酱油的,背景交代得少之又少,整部电影就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完全没有能触动人心的情节。这就好比一场没有高潮的演唱会,观众能不觉得无聊吗?



3. “隐身” 的核心战舰,玩 “捉迷藏” 呢?

电影里重金打造的 “龙鲸号” 战舰,本应该是核心战斗平台,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元素。结果在电影里,他就像个透明人,存在感低得可怜,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像是一个摆设。这就好比一场足球比赛,主力球员在场上形同虚设,这场比赛能精彩吗?





六、票房表现问题:这是 “扑街” 的节奏?

1. “熊出没” 都比你 “香”,脸疼不?

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蛟龙行动》的预售票房居然和动画片《熊出没》差不多,跟其他热门影片比起来,那差距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数据就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直接打在了片方的脸上,说明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值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前期宣传不给力,也可能是电影本身的质量问题,让观众望而却步。





2. “偷鸡不成蚀把米” 的冒险

片方想着通过提前点映来制造口碑,吸引更多观众。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电影质量不过关,这提前点映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负面评价就会像潮水一样涌来,直接影响后续的票房表现。这就好比一个人还没准备好就去参加考试,结果只能是一塌糊涂。



七、结语

总的来说,《蛟龙行动》这部电影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争议,从军事顾问的选择,到装备的使用,再到视觉风格和剧情架构,都没能让观众满意。它没有展现出中国军人的独特气质,反而在一些方面背离了观众的期待。国产军事电影想要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深入挖掘中国军人的精神内涵,保证军事细节的专业度,在叙事上也要更加扎实,不能只靠视觉刺激和噱头来吸引观众。只有这样,才能拍出既有市场号召力,又能展现中国军队风采的优秀作品,让观众们心甘情愿地为电影买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