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别人家的孩子”敖丙,也是一样。
“天尊将混元珠炼化成灵珠和魔丸,申公豹盗取了灵珠,投胎到敖丙身上,魔丸却投胎到了哪吒身上。方才他二人共同抵抗天劫,肉身被毁,您用七色宝莲才保护他们的魂魄……”
李靖三言两语总结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也许你无法想象剧情,但你一定记住了两组对应关系:灵珠&敖丙、魔丸&哪吒。这就是剧情对两位主角的基本设定,或者说是被贴到他们身上的“标签”。
一旦人被贴了标签,那就有了故事。或者为了初始人设而努力,或者为了摆脱定义而抗争,前者如敖丙,看起来并不快乐,后者如哪吒,被逼得浑身窜火。
生活中,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有形或隐形的“标签”,不如让我们代入到“藕饼组合”的视角,学习一下应该如何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待“人生标签化”。
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魔丸转世”的标签,所有人都说他“注定成魔”“活不过三年”。敖丙虽是“灵珠转世” ,却被龙族贴上“全族希望”的标签。他必须完美、必须拯救家族,活得像个工具人。标签,是哪吒的“魔丸诅咒”也是敖丙的“命运牢笼”。
那什么是“标签”呢?
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越轨行为”,但只有被贴上“标签”的越轨者才有可能走上“越轨生涯”。这里的“越轨行为”可以理解成“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比如奇装异服、特立独行,推翻相对论等等,一旦你做了这样的事情,那旁人就可能给你贴上“潮人”“怪物”“狂妄”等标签,而你则很有可能在这个标签的背书下越行越远,彻底做实这个“标签”。标签理论的核心在于:社会赋予的标签会反向塑造人的行为,最终让人活成标签的模样。
举个例子:比如小A一次迟到,被boss抓了正着,全司通报批评,TA被贴上了“懒散”的标签,同事嘲笑,上司嫌弃,晋升受阻,小A因此彻底摆烂,工作得过且过,工资越扣越多,boss摆出先知架势:果然是坨烂泥!——这就是标签的力量。
首先,“标签”会改变别人对你的态度。陈塘关百姓一见哪吒就躲,朝他扔臭鸡蛋,骂他“灾星”;其次,“标签”也会改变你自己。你会被“标签”催眠,从认同到自暴自弃,所谓“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最后,“标签”贴上后不容易被撕掉。被贴上魔丸标签的哪吒就算救人,也会被误认为是在害人,恶性循环,也许就是许多“小魔头”到“大魔头”的心路历程。
标签也未必是负面的,但危害同样存在。敖丙是“灵珠转世”,是“学霸”、是“校草”、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一道道光环是闪光的锁链。为了活成敖光和申公豹期待中的样子,他必须抛弃生活、抛弃友谊,甚至手刃自己唯一的朋友哪吒。
标签再华丽也是枷锁,它让人不再有自己的选择,被迫按照别人的期待而活。
哪吒与敖丙的叛逆,是对“越轨行为”的一种“越轨行为”,那他们反抗的什么?其实是“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社会排斥指的是个体或群体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无法获得资源、机会。边缘化则是他们处于社会边缘,不被重视。“社会排斥与边缘化”是两个概念,但常一起出现,可以放到一起来说,也就是——被社会“踢出群聊”,推到角落成为透明人。
比如知名律所入职了一名普通高校毕业的实习律师,TA衣着没有品牌,外语却有口音,导师声名不显,业内人脉稀薄。同事们表面以礼相待,私下却嘲笑不已,开会不让他发言,聚餐不邀他参加,升职加薪更是永远轮不到他。渐渐地他也放弃了主动融入,最后被裁员——这就是先被排斥,后被边缘化。这样的例子在各个行业都屡见不鲜,毕竟无形的鄙视链就像拴住龙族的有形锁链,长长久久,如定海神针一样坚固。
为什么会被排挤呢?我们可以从大反派无量仙翁身上窥见深层原因。他派遣鹿童无差别捕捉妖怪,恶意构陷龙族,都是为了炼妖为丹来增强阐教子弟实力,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此消则彼长,为了获得封神大战的最终胜利,他需要尽可能多地掠夺修炼资源。这就是“社会排斥与边缘化”的底层动因——获得最大的自我利好,而“标签”则成为修饰“道德制高点”最好的伪装。谁让TA们身上有“妖”的标签呢,为了阐教的“再次伟大”,无量仙翁明知道自己干的是“脏活”,但依然坚信天尊会原谅自己,正道会感谢自己。
面对负面“标签”,两个受害者的反抗殊途而同归。哪吒是享受“排斥”,将错就错,将邪道走正,我是魔但也有自己的原则,想毁掉陈塘关就算天雷也敢扛。敖丙是正视“歧视”,揭下面具,坦诚妖族身份,赢得尊重。与其讨好世界,不如接纳自己!他们都从心理层面找到了对抗“标签”的方法。
敖光: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
哪吒:我想试试。
哪吒对抗标签的方式,暗合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底层逻辑。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国王,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个少女并爱上了她,爱神最终接受了他的祈祷,将雕像变活,两人结成夫妻。这个“真心创造奇迹”的故事被引申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行为的期望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的现象。它也被称为“期待效应”或“自我实现预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标签理论”的反转——我觉得你不行,你就真的不行。而“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我觉得自己行,我就真的行。
有这样一个实验,请两组志愿者训练小白鼠走迷宫,告知:A组小白鼠智商很高,请协助它们尽早学会 ;B组小白鼠智商较低,试试看能不能教会吧。结果A组的成功率远远高于B组,而其实两组的小白鼠是一样。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暗示,而是通过正向激励让积极心态反作用于现实行为的一种心理学应用。
销冠并不是天生的:
当TA完成了80%KPI,老板会灌鸡汤:你真棒,我看好你!
完成100%KPI,老板:KPI限制了你的发挥!
完成120%KPI,老板:我就知道你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完成200%KPI,老板:大佬,求带飞!
“期待”会传染,激励会循环,谎言说上一千遍也不会成真,但赞美说上一千遍也许真的可以“封神”。
哪吒的人格魅力在于:既然你们都给我贴上“坏标签”,那随便你们,而我自己非要往自己身上贴“好标签”,来比比谁“贴小广告”的业务更娴熟!命运不是写好的剧本,而是一连串的选择!别人给你贴上“差生”“牛马”“剩女”的标签,你自己完全可 以用“怪才”“千里马”“单身女王”的标签来覆盖!出门在外,身份可以是别人给的,也可以是自己给的!命运最狠的套路,就是让你相信“命中注定”,而人生最大的反转,往往从一句“我不认”开始。
你的身上有“标签”吗?
敖丙: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
你想给自己贴上“标签”吗?
哪吒: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
让电影照进现实,成魔成佛,我自己说了算!
编辑:Yuri
撰文:鱼龙曼衍
排版:Julia
设计:姜黑勒久
图源:豆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