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人的出生无法选择,赤裸裸的来,洁如白纸,任由周遭环境渲染。

无主见的人,只能任他人摆布,如同哪吒,出生便带着“魔咒”而来,而非他本意,哪怕是魔丸,本质上是黑化的坏种,却在父母的正气正德下,生了正心。

敖丙虽是灵珠,却生在妖族,周遭都是妖魔邪怪,哪怕被带着去做坏事儿,却受正气指引,守住正心。

不巧,魔丸和灵珠成了挚友,哪怕背负家族的矛盾和使命,也要捍卫自己的选择。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哪吒之魔童闹海》,整个观影下来,邪与正,恶与善,本是对立,可最后截然相反,真是讽刺。

终于理解了那句,耳听未必为实,眼见也未必是真。仙界大佬借着权利,背地里做着坑蒙拐骗的事儿,被谣言祸害的龙族,也并非无恶不作。



假如哪吒不是魔童有主角光环,他的人类父母基本无力反抗,也就一转眼陈塘关被灭。

那些妖怪本身也没在做恶,过关的土拨鼠,申公豹他爹,石姬都在过自己的正常生活像个小动物一样,还是无法反抗没有哪吒也会被收,人妖都就挺无力的感觉。

只是作为主角的哪吒因为父母被杀(误会),顺带敖丙担心父亲,还是以亲人关系去反抗这些不公。

是魔是仙,全凭他人言论,定会被吞没在言论中;若坚守正心,哪怕在炉鼎炼狱中,亦能团结一心破鼎而出。

是正是邪,不在言论,在己心。前方无路,便为自己闯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为自己扭转乾坤。

所有人在潜意识里都会认为魔就是恶,仙就是善,可哪吒给我们展示的,善恶真的只差一线,恶人也会有血有肉,仙人也会杀人不眨眼,太讽刺了。

正如五年前申公豹说出了那一句:“人心中的成见就是一座大山,一旦形成谁也挪不走。”直到五年后,当我们认为是申公豹亲手屠了陈塘关的时候才明白,我们心中也早已经有一座大山。

以前哪吒想成仙,虽然他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潜意识里还是想改变,但是后来他接受了魔的身份,仙魔不过是世人定义正恶的载体。

申公豹没有怀疑哪吒伤他父亲,而我们却怀疑他屠戮了陈塘关。



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开始有勇气去努力改变人们心中对他的成见。

可到了第二部,哪吒发现,是魔是仙,是他人的定义,对每个人都是不公的,凭什么自己的命运,要被他人定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们就会在绝路中寻找出路,除了改变自己的命运,随之也会改变世界。

这一点,哪吒和敖丙都做到了,希望同样是年少轻狂的你也可以。

说实话,看完我最大的的感受就是,是仙是魔还是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权力的是什么,什么就是好的,与权力者相违背都是坏的。

阿蒲说:“如此年轻的我,很想要去改变世界。”因为年轻,所以不知天高地厚;因为年轻,所以有重来的资本。我是如此年轻,以至于想要改变世界。



当代哪吒的涅槃重生,本质是文化主体性的觉醒仪式,当敖丙选择挣脱龙族枷锁,当哪吒喊出“改变世界”的宣言,为自己闯出一条路时,这些虚构角色的精神突围,实则是银幕外千万青年的心理投射。

这种文化现象印证了,每个时代的梦想都在下一代的艺术作品中获得重生。

正如饺子导演所说:“正因为他们还年轻,他们会勇敢地朝理想的方向狂奔。”

在这个意义上,魔童哪吒的降世,正是中国青年文化完成自我确认的精神成人礼;而魔童闹海,闹的不是龙族那片海,而是人生的海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