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 · 站
在喜德县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沙马拉达火车站如一颗孤独的星辰,镶嵌在成昆铁路这条蜿蜒的巨龙之上。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当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喧嚣时,这个小站却以一种别样的宁静,诉说着铁路人的坚守与温情。
沙马拉达,一个听起来就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它的海拔高达2478米,四季大风不断,是成昆线上地形最特殊、条件最艰苦的高山小站之一。
小站很安静,没有售票厅,没有候车室,没有拥挤的人群,却承载着连接大山内外的重要使命。春节期间,虽然这里的客流量远不如大城市的车站那样熙熙攘攘,但每一趟列车的停靠,都寄托着无数人的期待与希望。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沙马拉达火车站的站台。站长王志刚,一个在这里坚守了近10年的老铁路人,已经开始了他的日常巡检。他的脸庞被高原的紫外线晒得黝黑,眼神中却透露出坚毅与沉稳。王志刚说,春运期间,虽然车站的客流量有所增加,但他们的工作节奏并没有因此而打乱。“我们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也习惯了这份责任。”他淡淡地说,语气中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车站开始热闹起来。附近的彝族同胞们纷纷来到车站,他们有的提着装满年货的篮子,有的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有的还牵着羊背着鸡和鸭,准备乘坐那列熟悉的绿皮慢火车。对于他们来说,这趟列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连接家乡与外界的纽带,是传递亲情与温暖的使者。
“阿普,你这只鸡是正宗的土鸡不,要拿到哪儿去卖?”“阿妈,你们今天这么早就来赶火车,这是要哪里去哟?”……王志刚和村民们亲切的交流着,彼此都非常熟悉。
王志刚之前在瓦祖站干了10多年,9年前又到了更加偏远的沙马拉达站。他说,早上8点半,从普雄开往攀枝花的5633次列车在这里停靠,下午5点过,从攀枝花开往普雄的5634次列车,又经停这里。虽然每天只有一趟慢车停留,但沙马拉达是成昆线的必经之地,每天还有不少货车。车站的任务,就是每过一趟车,都必须现场盯控,监视列车运行情况,联系协调区间邻站各单位,指挥列车是停还是走,确保运行安全。
车站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当班时,必须将手机交值班站长,统一存放、统一保管,也不允许干与工作无关的其它事情,必须全神贯注做好接送列车工作,确保绝对安全。
车站的工作人员也不多,加上保安也就7个人。当火车进站,他们有的帮助旅客提行李,有的引导旅客有序上车,还有的则在一旁耐心解答旅客的疑问。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那份热情与耐心,仿佛能够驱散冬日的严寒,让每一位旅客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沙马拉达车站的温暖与坚守,离不开一代代成昆人的传承与努力。在车站工作了30多年的段美奎,见证了沙马拉达车站的变迁。从扳道员、站务员、值班员,他在这里坚守了一年又一年。
“我父母和我,还有我的女儿,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铁路人。”正在运转室负责调度工作的段美奎说,他从小就随父母在成昆线上,在这里出生、成长。1991年,他进入铁路上班,自那时起,就穿上了这身铁路制服,选择在这列承载着他年少时美好记忆的铁路车站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几年前,他的女儿大学毕业,也跟随父辈的脚步,进入铁路上班。
自1970年通车起,5633/5634次列车就日复一日穿梭在崇山峻岭中,伴随着“慢火车”开出开回,连接起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如今,动车在新成昆铁路上飞驰。但成昆铁路依然保留的公益性慢火车,已经在大凉山腹地风雨兼程了半个多世纪,它保持过去的“慢”,是为了大山里的发展需要,是为了温情的传递。
随着夜幕的降临,最后一趟列车缓缓驶离站台,山里的气温也已经降至0℃以下,刮起了凛冽的寒风。沙马拉达火车站又恢复了它的宁静。但这份宁静背后,却隐藏着无数铁路人的辛勤与付出。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温暖和关爱照亮着每一位旅客的心田。在这个新春佳节,他们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工作的热爱。
记者 王维华 杨梦宇 刘敏 伍牛
视频编辑记者 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