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2月4日电 题:一路烟火一路情 他们悉心守护高原慢火车
新华社记者熊轩昂、丁怡全
7点18分,5652次列车缓缓驶出昆明站,远方的晨雾还未散去。
这列绿皮公益慢火车从云南昆明开往贵州红果,每天一班,全年不停。云贵高原上沿线的许多群众在假期也能乘坐这列慢火车回家、进城卖菜,或是再次出发返岗。列车长袁琪珍已记不清在车上过了多少个除夕,一到春节假期,她都会排班在岗。
与高铁相比,这趟列车很慢。单程261公里,耗时5小时28分,沿途16个车站逢站必停。高铁时代,这趟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的绿皮车,依然是许多山区群众出行的选择。
慢火车承载着满满的情。对联、窗花、“福”字……春节期间,袁琪珍和同事们将车厢布置得充满年味。“春运期间,乘客们很多都是回乡过年的。”袁琪珍的乘务组值乘除夕、大年初一、初二,他们为乘客们精心准备了印有“蛇年吉祥”的红包以及亲手写下的祝福贺卡。
“愿您笑中有阳光,梦里有花香,所遇皆温柔,所行皆坦途。”
“愿您幸福快乐,心想事成。”
“愿您笑口常开,生活处处有美好。”
“我们希望乘客们能在慢火车上感受到回家的温暖和过年的喜庆。”袁琪珍和同事将一张张写满祝福的贺卡送给春节假期乘坐火车的旅客。他们当中有刚从外省回家的游子,带着一年的收获回到家乡;也有几乎每天都乘坐这列火车的菜农,用背篓装上带着露水的蔬菜瓜果,去城里集市售卖。
承载着人们的生计和烟火气,这列慢火车成为了外出务工人员实惠的“通勤车”,沿线村民赶集方便的“顺风车”。
“假期里,新鲜蔬菜很好卖,价钱也好。”在马龙站上车的菜农赵书英经常乘坐这趟列车,过年期间也不例外。她在曲靖站下车,将豌豆尖等蔬菜带到车站旁的农贸市场售卖,一上午就能卖完。
车厢的另一头,检车长崔鸣涛熟练地对列车上的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制动管风表、轴温报警器、防滑器……每一个检查项目崔鸣涛都仔细查验。5年前,他从昆明至丽江的动车调到现在的岗位。
“以前在旅游线路上,人很多;现在是公益列车,人不多。”崔鸣涛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自己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
“平时坐车的人少,只有春节前集中返乡时人流量大。”袁琪珍告诉记者,沿线的乡亲们有的家里买上了汽车,有的和子女搬到了城里,坐慢火车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心里也不失落,因为知道是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了。“只要乡亲们还有需要,我们这趟列车就会开下去。”袁琪珍说。
12点46分,列车到达红果站。几个小时后,袁琪珍和同事将继续值乘5651次列车回到昆明。
22点58分,列车到达昆明站。“年年过年年年欢乐,坚守岗位初心不变。”除夕当天下班后,袁琪珍在朋友圈里写下这句话,第二天她要继续出发,和同事们一起守护这列高原上的慢火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