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阴山,南滨黄河;远瞰敕勒川,近邻杀虎关。
这就是和林格尔,是南来北往的驿站和民族融合的要冲。
石卢成城,重耳奔狄;定襄有郡,北魏京华;唐延振武,明有玉林;西口重镇,商路繁华。
这是和林格尔的过去,历史行走从未掉队,文史序列极其完整。
盛乐博物馆的厚重,盛乐百亭园集大成,西口第一镇经略古今……
这是和林格尔的现在,依仗坚实的文脉,焕新出彩,方兴未艾。
重剑出世 盛画留名
一把青铜剑,剑书铭文——“耳铸公剑”。
1986年,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村村民赵德俊建房挖土的铁爪与来自千余年前的青铜剑相遇。
铁爪与铜剑并没有碰出火花,但一处尘封的历史却被捅了个透亮。
《史记·晋世家》载:“重耳奔狄。狄,其母国也。”
内蒙古师范大学北疆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永志等专家考证认为,彼时,重耳逃亡到了狄国,并在狄国中部和林格尔土城子一带生活过。
重耳在狄国前后一待就是12年,娶妻生子,积蓄力量,终成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耳铸公剑”静静地躺在盛乐博物馆里,寂静无语。但谁敢说,曾经在游牧之地和林格尔历练过的重耳,没有受到这片包容开放之地的滋养。
如果说盛乐博物馆陈列的这把剑是孤独的,那复制于此的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就显得多元了许多。
1971年,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在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小板申村重见天日。
2007年,盛乐博物馆落成,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被复制展示。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是典型的传记性壁画,叙述了墓主人的仕宦生涯。
墓主人就任使持节护乌桓校尉时的幕府图,是整个壁画的高潮部分,绘有各部族人物俯拜行礼徐徐而入的场景。壁画中那些不戴官帽,身穿赭色胡服者是护乌桓校尉统领的当地鲜卑族和乌桓族,反映出当时墓主人管理这一地区期间,民族和睦融洽的史实。
盛乐博物馆馆长帅小军对汉墓里一个耳室的壁画特别推崇。
该耳室左侧壁画农夫扶犁,耕牛遍地;右侧壁画牧人扬鞭,猎狗相随,白羊如鲫。整个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已被编入《中国美术史教程》。
“整体来看,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生动地描述了汉代阴山地区不同民族的彼此交融:经济上有农牧经济的互补,文化上有儒家文化对阴山一带族群的渗透,风俗习惯上则有双方彼此审美的融合。”帅小军说。
拓跋南巡 城中之城
《魏书·序纪》记载:“三十九年(258年),迁于定襄之盛乐。……始祖与邻国交接,笃信推诚,不为倚伏以要一时之利,宽恕任真,而遐迩归仰。”
站在和林格尔盛乐博物馆阶顶遥望盛乐古城遗址时,这一穿越1700多年的“盛乐国策——和合共生”仍铿锵有力。
此处的“始祖”,就是拓跋力微。
258年,对于拓跋鲜卑和盛乐而言,都是一个划时代的节点。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南迁,拓跋力微率众在阴山以南的众多古城中,把水土丰美的盛乐选为理想都城,建立起原始国家,拓跋鲜卑进入了140年的盛乐新时代,同时也开启了盛乐的都城时代,直到拓跋珪以此为北魏都城后的398年迁都平城。
走进位于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土城子遗址,中段的盛乐古城遗址雄浑苍凉。站在高处,辽阔的敕勒川尽收眼底;北望,阴山莽莽,逶迤连绵;仰首,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此处最能领略《敕勒歌》这一千古绝唱的绝美意境。
土城子遗址是内蒙古地区保存最为完好,沿用时间最长的古城遗址之一。遗址由西城、南城、中城、北城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址构成,分别系春秋战国、汉、魏晋和唐代城址。2001年,土城子遗址被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次参与土城子遗址发掘工作的陈永志教授认为:“中原强大的汉文化,就像磁铁一样,吸附着北方的这些狩猎、游牧民族逐渐南下。他们的南下之旅,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一次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西口重镇 盛乐新韵
登上蒙晋界杀虎口的城垛,南北回望,烽火台忽隐忽现,时间一下子穿越到了明朝。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在长城以北设玉林卫,以拱卫杀虎口险要。后迫于边境压力,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迁至长城以南20公里外的山西右玉林卫。
走进新店子镇榆林村,玉林卫城址墙体清晰可见,仍与生活在城内的村民朝夕相伴。颇为称奇的是,城址内各家院门外停靠的车辆,车牌竟以“晋”牌车居多。
据研究西口文化多年的和林格尔县党校王禹老师介绍,大约于清朝前中期,从山西而来的走西口人群渐盛,新店子形成集镇:薛家、王家、牛家等大户高门大院马成群,杨家店、高升店,大来店等客店红火热闹,“恒和久”“丰恒玉”“元盛久”等商号买卖兴隆。
在杀虎口和走西口的双重加持下,新店子镇现被称为“西口第一镇”,榆林村被誉为“西口第一村”。
如今的241国道,几乎复制了当时的西口路——跨越杀虎口,路过榆林村,横穿新店子,贯通和林格尔。大车往来穿梭,昼夜不停,仍然是连接蒙晋——甚至更远地方的通衢之途。
成乐,盛乐,振武,二十家,名字不同。
秦汉,北魏,隋唐,元明清,时代不同。
但是,和林格尔的文化基因中镌刻着华夏各族儿女追求和合共生的心愿是共同的,这份共同心愿中蕴含着强大的能量。
望黄河帆影,梳历史长风。从贝币到袁大头,设立于南山公园的和林格尔中华钱币坛,方孔之间,解构着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赓续的密码。
伴南山雄浑,听历史涛声。豪迈开放的和林格尔,大手一挥,将全国诸如爱晚亭等上百名亭按1:1的比例安放在盛乐百亭园的山林之中。
携盛乐飞歌,看西风漫卷。到和林格尔的街头走一走,角抵童子瓦当形象到处闪亮,这是这座城的文标,也是盛乐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当代化身。
尝一口羊肉,品一碗乡愁。土豆、豆腐、羊肉,农耕与游牧交错之地,和林格尔炖羊肉已活化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踏文脉之踪,立国际之林。枕着盛乐古城的悠悠长梦,盛乐国际机场即将迎来鹰击长空,约四海宾朋。(记者 王宗)
(压题图:和林格尔县城鸟瞰图。照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