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风起云涌”。
这一年,老牌汽车厂长城汽车拉动了“智能+高端+出海”三驾马车,长安汽车则搭上华为和宁德时代,纷纷加速了新能源转型。
与此同时,蔚来、小鹏和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为了抢夺市场份额进入了全方位较量,卷技术又卷价格,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这种竞争势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加速增长,2024全年,国内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已达47.6%。
图片
进入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在升温,零跑、理想和问界等企业也已公布了最新车型。
可以预见,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增长势头已然不可阻挡。
在这一背景下,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覆盖范围的关键支撑,也正在随着车企们的角逐默默崛起。
特锐德,作为这一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具备加速释放业绩的潜力。
之所以这么说,离不开特锐德的两大优势。
其一,先发优势高筑行业壁垒。
我们知道,一个区域内的电网设计容量有限,提前布局充电桩的公司,能够先占用一部分电网容量。
而后来者进入,就可能会面对电网容量不足的问题,为此就得先扩容,更换大容量的变压器,或者从远地方接入高压线等。
另外,城市核心区域的场地是稀缺资源,一旦被占据,后来者便不容易在同一片区域布局,毕竟一片区域内不能没限制的增加充电桩数量。
由此,越后来入行的公司,投资成本越高,越难以占据核心场地,这就是壁垒所在。
而早在2014年起,特锐德就切入了充电桩行业,成立了旗下负责充电桩业务的子公司特来电。
那个时候,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不到1%,使得公司提前锁定了优质资源。
在这种优势的赋能下,如今特来电已经占据了多个地区的核心电网容量,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2024年,特来电所运营的公共充电终端超过了70万台,覆盖国内近30个城市,而且公司前11个月的份额为19.3%,排国内第一。
图片
其二,转型轻资产运营,缓解压力。
早前,特来电是充电桩投建型企业,经营模式是自建运营。
这种模式需要公司自己投入大量资金去采购设备、租赁场地等,这也使得2017年公司的资本开支将近14亿。
图片
不过自2018年起,公司的经营模式就转向了“共建共享”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与宝马、保时捷、国家电投等平台共同投建充电站。
并且,特来电自身也转型成为了充电网运营公司,更多的去承担技术和运营服务。
这样不仅减轻了公司前期的资金压力,还能通过合作方的资源来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
得益于以上优势的助力,特来电也迎来了业绩盈亏拐点。
如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上升,叠加其电池不断朝着大容量突破,使得汽车的充电需求显著增加。
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公共充电桩的充电量接近400亿度,同比提升了56%。
这就使得特来电在此前铺设的充电网络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利润很快得到释放。
2023年,特来电全年实现了1.72亿的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66.15%,非常亮眼。
2024半年报数据显示,由于上半年是充电淡季,特来电的净利润亏损0.25亿。
虽然亏损了,但这个亏损额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0.71亿亏损已是大幅收窄,由此看来,特来电2024全年的盈利状况也值得期待。
图片
话又说回来,特锐德有钱投到充电站运营,且承受的起亏损,必然有强大的后盾做支撑。
这个后盾便是公司的电力设备业务。
早前,特锐德就是做户外箱式电力设备起家的,如今这块业务以制造、售卖10-35kV的箱式变电站和开关设备为主。
这一领域,公司的技术走在行业前沿,拥有全球首创的220kV的模块化智能预制舱式变电站的完整技术体系,且产品能适应高热、高海拔等极端环境,性能强悍。
凭借于此,公司电力设备业务的收入连年增长,从2020年的39亿增至2023年的85.6亿,营收比例保持在60%左右。
这就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和现金流,从而支撑起充电桩业务的持续投入和经营。
2024年上半年,这块业务贡献了36.7亿的收入,同比增长13.2%,依旧亮眼。
图片
得益于充电桩和电力设备业务的并驾齐驱,公司整体业绩增长非常强悍。
尤其是2023年以来,公司的净利润连着两年实现了大幅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4.47亿,同比大增了101.23%。
图片
放眼未来,这两大业务的增长动力依旧充足!
1、充电桩业务
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其保有量有望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预计203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亿辆,市占率超70%,前景广阔。
图片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高续航发展趋势,将推动电池带电量增加。
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单车平均带电量超46kWh,预计2030年将增至60-80kWh。
这意味着车主每次充电需要补充的电量更多,从而充电桩运营商便会收取更多的服务费和用电差价。
2024年上半年,特来电的充电量超过58亿度,同比增长42%,排在国内第一,未来也有望充分从中受益。
2、电力设备业务
近年来,随着AI算力爆发、新能源并网和5G建设等高耗能的场景逐渐增多,国内用电量也在持续上升。
这就加速了电网投资的增长,2024年国家电网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从而电力设备需求也得到释放。
图片
行业预测,2025年,国内箱式变电站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前景可观。
如今,凭借技术优势,特锐德的中高端箱式电力设备已经占据了国内铁路市场60%的份额。
而且,公司在最新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中,明确了2024年,这块业务的累计中标额和合同都突破了130亿,订单充足,届时公司也有望收获更多的业绩增量。
最后,总结一下。
过去,特锐德的充电桩业务在自身的先发优势和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助推之下,已经迎来了业绩拐点,而且增势显著。
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单车电池容量提升,以及电网投资加速的三重驱动之下,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实现高增。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