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宁

每到年关,就是陈佃起最忙的时候。73岁的陈佃起是陈楼糖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做糖瓜已经五十多年。春节期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陈楼村,探寻这里的“甜蜜事业”。


“二十三,糖瓜粘”。每年一到腊月,陈佃起的糖瓜作坊便热闹起来。今年春节前夕,作坊的糖瓜预订量已突破两三万斤,每天能生产五六百斤。陈佃起带着十几个工人,从凌晨三点忙到晚上十点,赶制订单。虽然辛苦,但他们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陈楼糖瓜制作需经10多道工序,耗时10多个小时。从熬糖,炒糖,到拔糖,滚芝麻,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最考验功力的是拔糖环节,需将糖反复拉伸四五十次,直至呈现出丝绸般的光泽。


随着时代发展,糖瓜制作工艺也在革新。炒糖环节已改用机器,晃糖瓜的筛子也实现了电动化,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核心的拔糖环节仍坚持手工操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留糖瓜最纯正的味道。“机器拔出来的糖,口感和手工完全不一样。”陈佃起说。

每到春节,莱芜糖瓜便成了抢手货。线下销售火爆,线上订单也逐年递增,甚至有北京的老两口专门开车来买。


回忆起学艺经历,陈佃起感慨万千。那时,老一辈对手艺极为保守,他只能偷偷观察,暗自揣摩。无数个夜晚,陈佃起躺在床上反复回忆制作手法,终于掌握了糖瓜制作的精髓。如今,他收了6个徒弟,倾囊相授,希望这门手艺能代代相传。

杨庄镇现在有150多名糖瓜手艺人,每年春节前后能生产150多万个糖瓜,产值达1200万元。通过传承和创新,陈楼糖瓜这一传统技,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更成为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