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旨在回顾中国足球联赛职业化以来出现的德比文化,并由小见大,帮助读者回顾历史的同时,结合现实产生进一步的思考。考虑如上海申花、上海海港等传统球队的经历已经广为大众所知,故本系列文章侧重于上海的其他球队,以达到史海钩沉、填补空白的效果。
本文主要信息来源为权威媒体报道、上海地方志、企业官方披露信息等,部分内容来源为相关人士回忆。如有谬误,敬请读者斧正。
消亡
徐泽宪在运营上面临困境,国际在球场上却是顺风顺水,他们延续了此前赛季的表现,取得了第3名。相比之下,申花证明了前一个赛季媒体和球迷没看走眼,先后经历了主教练职位悬空、外援出走、更衣室失控等风波,最终排名第10。赛季初的“灯泡门”事件,也成了申花整个赛季混乱的缩影。
中超首轮比赛,申花核心肖战波缺席,时任代理主帅贾秀全说肖战波腿部旧伤复发,而楼世芳显然没和贾秀全对齐颗粒度,说肖战波是在家里换灯泡的时候摔了下来割破了脚。不久后有媒体报道称,5月13日晚有球迷曾在打浦桥某KTV见过肖战波和队友毛毅军,肖战波酒后斗殴导致腿上封针才无法比赛。舆论发生后,肖战波妻子出面为肖战波证明,肖战波更是要求与媒体当面对质。
想不到吧?早在20年前上海已经有球队与灯泡产生联系了。
2004年的上海德比在第4轮上演,最先领先的是上海国际,但比赛最后一分钟,张玉宁在吴承瑛的防守下摔倒在禁区,当值主裁判谭海判给申花一粒点球。国际球员认为张玉宁是在假摔,并围住谭海理论,谭海则拒绝改判。僵持之下,国际球员集体退场抗议,这一行为后来被足协认定为罢赛。
最先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是徐泽宪和王国林,他们和上海足协的官员急忙劝说球员回到场内继续比赛,球员一度推开了徐王二人,但最终还是听从了。只剩下江津,他先是一边喝水一边拒绝恢复比赛,回到场内后又摘掉手套站在门柱旁,示意主罚点球的阿尔贝茨直接踢空门就行。
申花最终1比1绝平国际。在双方握手环节,国际的陆炜突然从替补席冲出来追打谭海,局面再一次陷入混乱,是徐泽宪、王国林和警察一同把谭海护送回了更衣室。
去年年底,谭海获刑6年半
在以往,上海德比虽然激烈,但两队关系总的来说还算过得去。但这场德比之后,申花和国际,无论是球员还是球迷都彻底成为死敌。国际球迷在散场时高喊“申花不能这么赢”“黑哨可耻”,不过声音很快被申花球迷的嘲笑声淹没,因为即便是主场比赛,他们也才不到一千人,远低于申花球迷的数量。
足协一度考虑判国际0比3负,但最后处罚只落在了陆炜的身上,他被停赛8场罚款4万,国际也只是被处以警告。谭海在报告中“刀下留人”,救了国际一命。
然而和稀泥并不会让矛盾化解,只会激化矛盾。2004年10月17日,申花回到主场对阵国际。比赛一开始,阿尔贝茨就和国际的李彦发生口角并推搡,两队球员摩擦不断。当值主裁判陆俊的判罚也让王国林极为不满,在中场休息时王国林还与陆俊发生了争执,陆俊嘴里不干净激怒了王国林,他给了陆俊两记耳光(也有说是两拳)。
比赛结束之后,陆俊才冤枉地对外提起此事。我们不知道陆俊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吹完下半场的,但从之后发生的事情来看,那两记耳光让陆俊再也无法把心思放在比赛上了。
比赛结束前,肖战波大脚把球闷向了国际小将于海,两队的冲突再一次爆发。替补席上的陆炜再一次“挺身而出”,背后踹了肖战波一脚,虹口足球场成了无限制格斗大赛的舞台。赛后两队都吃到重量级罚单,王国林被停止随队进场半年、罚款5万;陆炜被禁赛半年,主教练成耀东和球员武明也分别被停赛5场和4场并罚款。申花那边,肖战波和曲圣卿被停赛4场,罚款2万。
这是上海德比中双方冲突最严重的一场,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上海球迷有关申花与国际之间最后的记忆。
很难说这一脚不是故意的……
2005年初,国际的新资方终于确定。徐泽宪最终与张海联手,这支一年前被王国林开价5亿的球队,最终被永大电梯以1.5亿元的价格获得。永大电梯曾是上海国际的球衣背后广告赞助商,当时永大电梯与徐泽宪协定,永大每年赞助经费与中远置业每年购买的电梯数量成正比,永大出售电梯的利润就是给上海国际的赞助费。
这笔交易的成交过程并不容易,徐泽宪和张海首先需要把球队通过产权置换的方式从中远剥离,张海告诉徐泽宪,钱本来不是问题,但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银行银根紧缩,自己一时没那么多钱,徐泽宪最终还是找永大电梯垫付的钱才把球队剥离出来。
于是,球队名字从上海中远三林俱乐部国际队,变成了上海永大俱乐部国际队。球队还是由徐泽宪和王国林来管,永大电梯有监督权。
永大电梯给上海国际定下了“冲击前三”的目标,但投入却大不如前。2005年的转会窗,上海国际几乎毫无动作,却相继卖出了祁宏、申思和江津等核心。同时,永大不承认一些球员在中远时期的合同,这也导致了朱琪和申思先后以欠薪为由把球队告上了法院。
2005年中超,上海又迎来一支球队——上海中邦。上海中邦的前身是“实德系”球队大连赛德隆。2003年时,足协勒令赛德隆要么转让要么解散,赛德隆先是迁到珠海,以珠海中邦的身份冲超后又搬到了上海。直到游戏公司“第九城市”的董事长朱骏将其收购并改名为上海中邦,这支球队才彻底摆脱了实德系的背景。后来,这支球队又改名为上海联城。
2005年,管理层长期动荡不安,让上海国际的球迷不断流失;上海中邦的主场在浦东的源深,根基浅加上主场远让上海球迷始终无法对他们提起兴趣。加上申花的成绩回升,许多上海球迷又回过头去看申花。那年的上海德比,上海国际在两次与申花交手过程中都败下阵来,但已经没人在乎了。
在徐泽宪入主中远后,八万人体育场虽然做不到像虹口一样座无虚席,至少也能保证5000人的上座率。但2005年,上海国际平均观众数量,成为上海国际灾难般局面的标志性代表:不到800人。
2005赛季结束后,传出了上海国际即将西迁西安的消息。王国林第一时间召开发布会进行了否认,但3天后西安方面证实了此事。王国林否认的原因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做球员的动员工作,但当球员们得知搬去西安后薪水将大幅度上涨,也就接受了俱乐部的决定。
2006年1月11日,上海国际正式迁往西安。两年后,徐泽宪和王国林将彻底告别这支他们一手打造的俱乐部。多年后,这支球队还将辗转多地,但不管怎样它都与上海再无瓜葛。自此,上海德比名存实亡。
2007年,朱骏收购上海申花,联城与申花合并,上海至此又回到了“只有申花队”的局面,上海德比暂时告别中超历史舞台。
朱骏
“野蛮人”的结局
让我们再一次回顾徐泽宪和王国林的人生。
1995年,徐泽宪进入上海远洋公司,他从船舶政委做起。他赶上了时代的风口,把中远置业从只有1500万注册资本的公司,发展成一个拥有近200亿元的大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徐泽宪擅长以小搏大,他最引以为傲的一笔操作发生在90年代,他抓住众诚实业股价低于实际价值的机会,以3亿多资金吃进众诚实业68.37%的股份,让中远置业实现借壳上市。
徐泽宪的行为在资本市场中被称为“野蛮人”。多年后,宝能系掌门人姚振华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打响了引发全国关注的商战“宝万争夺战”。
收购上海浦东之前,徐泽宪没踢过球,也不怎么看球,他是在听了阎世铎阐述完中超联赛的愿景后才决心搞足球。
王国林也没搞过足球,他19岁就出海当海员。当徐泽宪给他打电话问他想不想搞足球时,他一口答应下来。首场上海德比结束后,徐泽宪直接在更衣室里给球员们发了200万现金当奖金,皮箱则是王国林拎来的。
王国林一直在刻苦学习足球知识,仔细研究比赛,据说球员踢没踢假球,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并能和球员讲哪里踢得有问题,让球员无地自容。在中超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王国林也敢当面开炮。被禁赛的第二天,王国林就在北京诘问足协:“2003年各个俱乐部分了120万,冠军500万,亚军400万,中国足球的商务开支是怎么弄的?投资者每年都投7、8000万,但是没有回报,我们希望足协财务能公开。”
徐泽宪不在的日子里,是王国林一直在承担压力。搬去西安后,王国林也比徐泽宪晚些时候才离开球队。徐泽宪走的时候说:“好好踢球,我还会回来的。”而王国林留给大家最后一句话是:“大家多保重。”
2010年,随着足坛贩毒扫黑工作的深入,上海申花夺得甲A末年冠军的真相终于被揭开。
首先是那场让申花球员“出了口恶气”的上海德比。申花在赛前向当值主裁判陆俊和足协官员张建强贿赂70万人民币,以求在比赛中“受到关照”。
2003年,为了保级,天津康师傅总经理张义峰托时任足协主席南勇找到王国林,开价800万希望中远放水。王国林一口回绝了,张义峰又把价开到了1200万,王国林仍然表示拒绝,但碍于南勇的面子,还是把事情告诉了徐泽宪。徐泽宪表示中远这些年的投入都不值这个数,不可能让球队放水让出冠军。
南勇并不想看到“重庆输球保级”的尴尬局面发生,但又不好直接去找徐泽宪谈。于是又为张义峰牵线,让其联系上了中远的申思,最终张义峰用600万买通了申思、祁宏、江津和小李明,这也就有了江津那次莫名其妙的失误和天津的保级奇迹。
南勇
在这次交易中,申思充当起了大哥的角色,祁宏一切听从申思的安排,江津答应放水并不是因为钱,而是“想报答天津老总的恩情”。据说当江津被带走时,天津当年给的钱他一分都没有动。
得知此事的徐泽宪破口大骂,因为这四人在队中都是高年薪球员,“一年赚400万了还不满足?简直禽兽不如!”此时人们才知道申思等人当年的薪资。而王国林则看得很开:“在他们被抓进去的时候起,我们就算得到了交待。”
南勇、申思、祁宏、陆俊等人的结局我们都已知晓。那徐泽宪和王国林呢?
告别足坛后,王国林爱上了踢球,几乎每周他都要参加球局。2017年8月29日,王国林在踢球时猝死,享年59岁。上海媒体撰文道“王国林在中国足球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和功劳,他是值得怀念的那一个”,上海足球圈相关人士都对他的离世表达了悼念。
2019年6月,人们在法院判决书上看到了徐泽宪的名字。告别足球圈后,徐泽宪又玩起了金融游戏,但形势比人强,在资产连年缩水后,徐泽宪成了诈骗犯和老赖。
2019年4月16日,徐泽宪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合同诈骗罪,被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开端
2013年的中超联赛,上海迎来了又一支中超球队——上海东亚。这朵11年前徐根宝在崇明种下的种子,终于在中国顶级联赛的舞台上绽放。
2005年上海东亚成立,从乙级打起
此时上海已经拥有三支中超球队。一年前,由于大连实德的解散,上海申鑫幸运地留在了中超。申鑫的前身是闸北区体育局下属的精文足球学校,以此为班底,在闸北区国资企业上海金茂公司的出资下成立了上海金茂队。在上海金茂准备参加当年中乙联赛前,由于上级行政指令,金茂撤出并把球队转让给了上海衡源。此后上海衡源搬迁到南昌,并在2009年冲超成功。2011年,衡源才回到上海,并改名为上海申鑫。
申鑫队中同样拥有诸多申花和中远的旧将,比如于涛和王赟,主教练朱炯也是老申花。回到上海后,申鑫没有抛弃在南昌积攒下的球迷,还一度为南昌球迷报销往返上海的车票。加上一系列亲民的营销举措,申鑫在2013赛季过半时,平均上座人数达到了9518人,远远高于东亚,更是远超当年的中远。
东亚虽然刚刚升上中超,但球迷的积累速度堪称惊人。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21世纪10年代初期,上海正经历着史上规模空前的外地人口涌入潮。2015年时,上海的外来常住人口达到了981.65万人,占到了全市常住人口的40.6%,这让上海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也让上海东亚吃到了红利;二是上海东亚球队阵容整体比较年轻,球风也比较犀利,相比负面新闻缠身的申花,更容易获得新上海人的青睐。
而此时,申花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继续留在上海。在盲目举债引进了德罗巴、阿内尔卡之后,申花的生存状况已经到了最糟糕的境地,经营不善和欠薪已经把这支球队逼上绝路。2013年11月18日,有消息传出云南省计划引进上海申花,云南有企业已经与申花进行了接触,并愿意出资3000万帮助申花渡过难关。
起初有许多球迷提出,搬走可以,但能否把主场放在昆明,但注册地放在上海。但上海足协相关人士做出了解答:一旦球队主场放在昆明,就只能在昆明注册。随后又有媒体报道称,云南企业愿意照顾申花球迷的情感,在名称中保留上海二字。
2013年12月14日,根据披露的企业信息,申花已经在云南注册一家名为“云南申花联盛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的企业。自此,一些申花球迷开始准备和球队告别,但更多的球迷则呼吁上海有企业站出来,把申花留下来。
后来的事,我们也都知道了,申花没有走成。上海市政府感受到了球迷们巨大的舆论,申花的几大股东和体育局也在最后关头叫停了云南企业对申花的收购。
申花不止是一支球队,是上海足球的缩影,记录了上海足球发展的历程;是上海球迷的挚友,见证了一代代球迷的成长;是同城对手的镜子,逼迫他们像申花一样发展,然后尝试取代申花;是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的风向标,能从申花身上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亦能从申花错误的决策中得到教训与启发。
申花就是上海,上海就是申花。
2014年2月6日,朱骏彻底退出申花。绿地集团成立上海绿地足球俱乐部。在球迷的抗争下,半年后绿地集团把申花二字又加回到队名当中。2014年底,申花彻底完成“拨乱反正”,以第9名的成绩结束该年中超联赛。
此时,上海申鑫只能勉强过活,而上港集团则完成了对上海东亚的整体收购。这意味着申花今后面对的不再是自己的小弟和影子,而是一支走出另一条道路、试图与申花分庭抗礼、远胜于当年中远的巨人。
这一年是2014年。多年后,奥斯卡将会因为像当年肖战波一样闷人同样吃到惩罚,蔡慧康将会同样在“灯泡”上栽跟头,申花会像这一年一样一度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海港会因为他们的掌门人而遭受舆论的非议。但此刻,人们还不知道这些。
因为这里是上海,只要你有钱有实力,你就可以掀起足够大的波澜。只要你的命够硬,活得够久,你就什么都可以看得见。
(全文完)
想与队长的作者团队谈笑风生吗?
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
请添加微信:hcctgd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