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后,有些朋友返回工作岗位后,出现了焦虑、烦躁、失眠、头晕、困乏、不想工作和工作效率慢等症状。这多是“假期综合征”的表现,如何缓解?省疾控中心专家提示:
提前调整作息习惯
适应工作节奏
出现这些症状的人员,大多是因为在春节假期里或连续熬夜,或晚睡晚起,生活不规律,导致生物钟紊乱,难以适应节后紧张的工作节奏。建议:假期结束前,提前1—2天调整作息时间,睡前减少电子产品(手机、电视等)的使用时间,早睡早起,提高睡眠质量,让生活逐步规律。
合理安排工作进程
注意劳逸结合
假期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中,不要急于一口气完成所有任务。长时间放松让人的思维和精力体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建议:假期结束后,根据工作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给自己制定一个工作目标和计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将一项大的任务分解成多个小的目标,让自己更有条理地开展工作。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逐步缩短休息时间,恢复常规工作节奏。
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适度增加运动
春节期间,因各类食材丰盛,大家会在不自觉中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加之饮食不规律,导致肠胃负担加重,这也是出现“假期综合征”的重要诱因。建议:节后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多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规律进餐,以减轻肠胃负担。同时适当增加身体活动时间,这不仅能消耗假期积累的热量,缓解身体因久坐不动而引起的僵硬感,也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焦虑。
努力保持平和心态
缓解心理压力
面对假期结束后快节奏的工作,大部分人会感到焦虑、烦躁。这时候,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可以尝试进行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以缓解心理紧张。必要时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文字来源: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 谭鹆昕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程蔼隽
编辑:康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