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跳如雷的老人
按照中国传统,评判一个人是不是好人,就用忠孝节义四个字。年父认为,忠孝节义的思想,时至今日、对整个社会仍旧起着抑恶扬善的积极意义,依然是评判一个人是不是好人的道德标尺。
四个字中,排在首位的是忠。和平年代的寻常百姓、很少有机会为国尽忠,所以,为父母尽孝便是首位、最大的事儿了。然曾几何时,网络上的言论价值观混乱,“父母无恩论”的论调乘机起浪、沉渣泛起。一些公知大V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流量,故发此惊世骇俗之语。
对于成年人来说,“父母无恩论”只是徒增笑料;但对心态尚未成型、盲目崇拜名人的年轻人来说,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知道为人子女、就应尽孝的道理,但在如何尽孝的问题上,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有时想尽孝、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特别是当自己和父母间发生分歧时,更是无所适从。
实际上,为人儿女者敬养父母、不能附加任何条件;无论父母的观念和自己一致或者不一致,供养父母的义务都必须履行。同时,为人父母者,也务必清醒:当前时代和自己年轻时已然不同,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子女;不能因儿女不听话,就认为儿女不孝。
所有父母都想把自己的人生收获传授给子女,让他们少走弯路,没人不承认这是一种关爱。可是,现在的路确实和您那时不同,您要做好准备、坦然面对子女对你用血泪换来的人生阅历所表现出来的无动于衷。
当然,当父母不能接受子女的无动于衷时,做儿女的也绝不可以牙还牙;因为你面对的是你的父母,你们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不是谁是谁非,而是如何尽孝。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有过父母和子女观点不同的情况,不少父母因此抱怨儿女不听话,不少儿女因此抱怨父母脾气大。我们就来说说,父母爱发脾气的问题吧。
发脾气
在一个家庭里,不只是父母和子女,在夫妻、或兄弟姐妹之间,也都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这时、往往就会有人发脾气。另一种情况是:当家里遇到问题、或者遇到麻烦时,有人第一时间做的,不是想办法来解决,而是先发一顿脾气。
最让人无奈的、是“本事不大,脾气大”的人。他们只知道发脾气,发完脾气后并不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等着别人去处理。这样的做法,有时也会奏效,会有人出头处理;但有时候发脾气也没有用,没人理睬,最后等到迫不得已时、也只能自己去面对。
所以,爱发脾气的人常有“欺软怕硬”的特点。跟不能包容自己的亲友发生冲突时,尽管百般委屈、万般不愿,但经过一番挣扎,最终还得迁就、妥协;而跟能体谅自己的亲人发生冲突时,就如同愤怒的狮子一样、绝不屈服让步,“无理也要闹三分”、把所有怨气都撒出来。
这种坏脾气的人,不明白一个道理,发脾气只能伤害到真正在乎他、爱他的人。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和不迁就的亲友相处时、他会继续“受伤”,而那些迁就他的、慢慢会躲着他。而他,最终将成为一个孤家寡人,发现“能理解自己的人一个也没有”。
所以,在家里,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儿女,坏脾气的最终受害者,都是爱发脾气的人自己。不仅如此,一个家庭里的坏脾气还会传染。脾气坏、易怒的人,周围的亲人都知道TA“惹不起”、在TA面前说话做事会注意TA的情绪;相反地,脾气特别好的人,他人说话做事时便容易忽略其感受。
这样一来,脾气坏的成为大家的保护对象,脾性好的更容易受伤;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反向激励”,“脾气好的容易吃亏”。结果,大家都朝着坏脾气的方向“转型”。这种“转型”一旦发生,本来就坏脾气的人所独享的“福利”就会被稀释。结果就是,在亲人中间,大家的脾气都变坏了,谁也没捞着好处。
还有,坏脾气可能会升级。坏脾气者如果经常因为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儿发火儿,长此以往、大家就会习以为常,然后产生免疫力、抵抗力,发脾气的”边际效用递减”、“威慑力”逐渐下降。
发脾气
当遇到这种情况后,原来的坏脾气者会选择发更大的脾气,来增强自己的威慑力。这样一来二去,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大,还归罪于自己儿女,“你们是不是想要把我气死?!”
这样的父母可能到死也不明白,气死自己的其实不是别人、而是TA自己。不仅父母和子女之间是这样,兄弟姐妹以及夫妻、男女朋友之间也是一样道理。有一些NO ZUO NO DIE的女子,只要跟男友闹点别扭,就要以分手相威胁。她们认为对方“绝对舍不得离开我”。其实,她是把别人对自己的感情,当成了自己向人家示威的筹码。
这样的招法,偶尔用用还可以,用得太多太滥了,就会让对方意识到“原来我对她的感情,都被她用来当成伤害我身心的武器”,于是他也许就会祭出最后一招、弥补这一软肋,“世界这么大,其实我也不是非要死皮烂脸地赖着你”。
等他决意离你而去时,你也许才明白,之前自己手里所有用来对付他的筹码、原来竟然全部都是他给的啊!
那么,要是家里摊上了一个坏脾气,该怎么办呢?说实话,那么脾气坏的人,大多数都是直肠子,他们的发火往往都属于“激情犯罪”;相反,脾气好的人,别看轻易不发火,他们一旦发起火来,可能会吓死人。
有些爱发脾气的,尽管嘴上不说、但在每次发火后,心里常常都会后悔自责。而平时脾气好、不爱发火的人,一旦发了火、过后往往往不仅不会后悔,而且还会检讨“刚才发火时,忘了说XX事儿;我的火其实应该更大、更到位”。所以,父母与子女、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中,脾气最坏、最爱发火的人,未必真是个“坏人”,也许只是“刀子嘴、豆腐心”。
只是,既然是“豆腐心”、何必用“刀子嘴”来表达呢?要知道,佛家人士可是把“恶口”当做一种大忌的;要知道,刀子嘴、永远比“刀子心”更容易先伤到人的。
前几年年父和一个老友聚会,他在乡下帮助搞精准脱贫。说起乡下的经历,他谈到:搞不懂乡下的那些乡亲为什么动不动就会争吵,为很小的事儿就大动干戈、甚至大打出手。
发脾气
年父说:这其实是个人的格局问题。格局比较大的人,别人争吵得不可开交、他却认为小事儿一桩。格局小的人,别人认为屁大的一件小事儿,也许就占据了他生活中的大半,他就认为必须得兴师动众、全力捍卫。
这正如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名言:“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这里,年父并没有歧视乡亲的意思;事实上,乡亲们中格局大的人也不少。年父说起这个事情,说的是乡里乡亲,但道理对家庭成员、父母子女也一样适用。
越没本事的人,格局越小;格局越小,脾气越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常会发现有些人“本事不大、脾气大”。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有这么一句古话“男不和女斗、老不与少争”。
当然,有些男性未必比女性的格局大,有些年少的、格局未必比年长的人差。
年父另一个朋友讲了自己的老爸。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爸越来越固执,他和老爸的沟通越来越难;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和老爸说起时,总会节外生枝。
年龄老了、老了,老爸却变得像个愤青一样,什么也看不惯,不知道因为什么、他就生气。正当他感到莫名其妙、无所适从时,老爸因为频频头晕去看医生,检查后发现,老爸脑供血不足,脑部存在多处的缺血灶。
经过住院治疗,脑供血得到改善、病情得到控制后,朋友惊奇地发现,不仅老爸的头晕症状得到了缓解和改善,而且老爸脾气也变得善解人意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狭隘偏激了。
医生对此给出的解释是:脑供血不足、脑部出现多处缺血灶,伴随着的症状往往就是记忆力减退;老年人的记忆力一旦减退,就会成为一个“老糊涂”,不仅越来越固执,而且脾气性格会变得很怪异。
朋友的经历让年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报道,说老年人的脾气变坏有可能是因为他正处在通向老年痴呆的路上。各位看官,如果您家中有脾气越来坏的老人,就请尽早带TA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因为有病了吧!
最后总结,年父要对大家说的是:无论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还是夫妻之间,大家相处时,只要把格局放大一些,就不会爱发脾气了;遇到家人发脾气时,自己只要把格局放大一些,也就不会去计较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