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蛇年新春将至,阖家团圆的氛围弥漫在大街小巷。“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当我们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简单却富有韵律,浓缩着特定的年俗活动。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谚语里的年俗”全媒专栏,在熟悉的谚语中,深入挖掘谚语背后的年俗渊源,感受先辈们对生活的理解与对新年的祈愿,重新认识历久弥新的年俗传统。


正月初七为人日,唐代称为“人胜节”,山东民间俗称“人七日”或“人情日”。相传,女娲在正月初一创造了鸡,初二创造了狗,初七创造了人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指出,人日就是“人民安之日”,早在汉代,“人民安”已成为“人日”的核心思想。古人认为,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预示着这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谚语“初七人日太阳照,健康无病五谷好”,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命起源的朴素认知与对自然的敬畏,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正月初七这一天,山东各地饮食颇具特色。龙口、招远等地,中午会吃面条,祈祷健康长寿。山东部分地区早餐会喝用七种蔬菜配以胡椒、盐等佐料煮成的粥,以示在新的一年里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此外,有的地方,还有祭神等活动。例如,沂南地区过去有正月初七推磨压碾,送天地神的习俗。据《临朐续志》记载,旧时这天临朐人要杀猪祭祀天地,感激天地的赐予。

在鲁西南地区则流行送火神的习俗。曹县庄寨镇有在正月初七做“花供”祭祀火神燧人氏的习俗,即“桃源花供会”。“花供”的传统塑法有多种,有生面塑、熟面塑,胶泥捏制而成的,也有用白萝卜、水果等材料制成的,形象逼真。如今,有着“天下第一供”美誉的“桃源花供会”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非遗名片。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谚语里的年俗|三十晚上熬一宿

谚语里的年俗|正月初一扭一扭

谚语里的年俗丨正月初二路上看 尽是小生和小旦

谚语里的年俗丨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谚语里的年俗丨大年初四不出户 灶神好往家里驻

谚语里的年俗丨初五得吃破五包

谚语里的年俗丨三六九,朝外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