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热闹的舞龙舞狮,从精致的糖画制作到传统的庙会民俗,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过年的习俗紧密相连,为春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即日起,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非遗里的年味儿”全媒专栏,带领大家走进非遗的世界,探寻那些隐藏在年俗背后的动人故事,感受非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绣蛇脸、纳鞋底、缝鞋面……随着一道道细致的工序,一双萌趣蛇头纹样的手工布鞋在曹州布鞋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芬的手中慢慢成形。

“今年是乙巳蛇年,我们正赶制一批含有‘蛇’元素设计的布鞋订单。”李芬告诉记者,含有“蛇”元素设计的手工布鞋制作大有讲究,要经过排版裁剪、纳鞋底、装饰蛇头等几十道工序,再经过刺绣、拨花等多种针法才能制作完成。

李芬与曹州布鞋的缘分始于儿时,小时候经常看见长辈们坐在院子里制作布鞋,让她对这一针一线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长大后,李芬投身曹州布鞋技艺的传承中,面对现代工业制鞋的巨大冲击,她也从未动摇过守护这门传统技艺的决心。

“祖辈留下的传统手艺不能丢,不仅如此,还要把传统老布鞋做成‘潮流’产业。”李芬告诉记者,曹州布鞋历史悠久,每双布鞋都是纯手工制作而成,如何让这“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潮”起来?李芬说,创新是关键。

为了让传统老布鞋跟紧时代步伐,李芬开始大胆创意尝试,时刻关注当下流行趋势,并将各种流行元素融入布鞋的设计中。“我们将传统制作技法和当下的审美观念融合起来,大胆创新。今年推出的‘瑞蛇献宝’布鞋,就是创新的款式。”李芬介绍,“瑞蛇献宝”布鞋在图案和样式上进行了大胆突破,蛇身蜿蜒曲折,宛如一串串紧密相连的钱币,寓意蛇年财源广进。既保留了传统的吉祥寓意,又贴合了当下人们对时尚与个性的追求。除了融入生肖元素,她还将现代的色彩搭配、图案风格运用到布鞋设计中,让原本古朴的布鞋“潮”了起来。

(□本报记者 蒋鑫 本报通讯员 蒋硕 李若生)

非遗里的年味儿|孔府菜端上百姓餐桌

非遗里的年味儿|杨家埠木版年画 在时尚里“出圈儿”

非遗里的年味儿|海阳大秧歌,舞动火红年

非遗里的年味儿丨临清驾鼓鼓声铿锵 龙灯灯火风吹不熄

非遗里的年味儿|皮影闹新春,老树发新芽

非遗里的年味儿|吕剧:“小剧”亦有大舞台

非遗里的年味儿丨莒县过门笺:飞扬在门楣上的年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