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和关税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世界也解不了这道荒谬的题。美方近日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盘算?
其实,关注中美关系的人会发现,芬太尼是近年来美方炒作的一个热点话题。一些美国政客不断把本国芬太尼滥用问题的“锅”甩给中国,声称“来自中国的芬太尼前体经过墨西哥加工成毒品输入美国”等,借此制裁中国的机构、企业和公民,误导国内外舆论。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对《国际锐评》分析说,美国现任领导人上台十几天,就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加征关税,背后满是利益算计。美方清楚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芬太尼滥用问题,便像过去一样把责任推卸给中国、墨西哥等国,意在展示强硬姿态,提升民意支持度。同时也是利用芬太尼问题在美国国内的高关注度,为其酝酿发动的关税战提供所谓合理性。
正如观察人士指出,美国芬太尼危机的根源在其自身巨大的滥用需求和监管漏洞。对别国加征关税,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一种强效阿片类药物,芬太尼原本用于临床镇痛和麻醉,但由于美国长期存在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芬太尼类物质沦为危害社会的毒品。可见,芬太尼问题本质上属于美国“国内危机”。
据国际麻醉品管制局统计,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芬太尼类药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以世界5%的人口消费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美国缉毒署数据显示,芬太尼过量已成为导致18至45岁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有史以来面临的最致命的毒品威胁”。
为什么芬太尼在美国滥用成灾?一方面,受利益驱动,大型药企游说政客提供政策保护,医药代表以各种手段鼓励医生多开处方药,药店也大力兜售,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在最近热络的中国社交媒体小红书上,中美网友在“对账”中,就有美国网友指出,阿片类药物被故意过度开处方,是芬太尼滥用危机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政治极化背景下,美国政客虽然嘴上说着重视芬太尼问题,实际却把它当成两党斗争工具。联邦政府层面监管不力、对毒品危害宣传不够、美国各州药物管制法律宽严不一、半数以上的州又实行“大麻合法化”等,都加剧了芬太尼类物质滥用。
还有分析指出,随着美国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种族主义等问题日益严重,年轻群体对未来失去信心、深感生活艰难,转而通过吸食毒品缓解压力。有美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说,“芬太尼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失意和无助的人们做着失意而无助的事情”。可见,芬太尼泛滥危机暴露出美国社会深层矛盾与国家治理失灵。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近日指出,美国在芬太尼成瘾问题上存在 “严重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是世界上禁毒政策最严格、执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国曾深受毒品之害。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对毒品“零容忍”,严厉打击制贩毒等各类毒品犯罪。应美方请求,中方于2019年宣布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是全球第一个采取这一措施的国家。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中国为美国应对芬太尼问题提供了支持,同美方开展了广泛的禁毒合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3月,美国国务院发布《国际禁毒战略报告》,承认“自从中国2019年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以来,几乎没有发现从中国进入美国的芬太尼或芬太尼类似物。”此外,中方高度重视与墨西哥开展禁毒执法合作,墨方也从未查获来自中国的易制毒化学品。
2024年,中美双方成立禁毒合作工作组后,中方一直积极推动双方在“相互尊重、管控分歧、互利合作”基础上,共同推进中美禁毒合作深入开展,携手应对全球毒品问题。美方应该珍惜中方善意,维护中美禁毒合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其实,美方一些人与其怨天尤人、将芬太尼滥用之责甩给他国,不如扪心自问:为什么国际社会对芬太尼类物质管控越来越严,美国芬太尼等合成阿片类物质滥用问题却持续恶化?为什么美国至今仍没有永久性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
根除芬太尼之“毒”,治标更要治本。美国作为全球芬太尼问题最突出的国家,还须从自身找原因、下功夫——对内修补制度漏洞,有效提升国家治理;对外加强合作,完善化学品监管,切断非法交易网络,而不是用关税手段胁迫他国。将芬太尼滥用问题与加征关税挂钩,只会让这一问题的治理之路变得更加艰难,让自己“中毒”越来越深。
(国际锐评评论员)
栏目主编:孙欣祺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