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轻轻一点“关注”按钮,这不仅能让您便捷地接收我们后续为您精心准备的精彩文章,更能让您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时,随时与我们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评论,都是对我们创作热情的极大鼓舞,也是我们不断进步、持续创新的源泉



二伯年轻时候长得帅,真是要多帅又多帅,哪怕你说他貌比潘安也不为过。

因为你看他现在的样子就知道了,快八十岁的人了,满脸核桃菊花纹,但是却走路不打颤,腰杆不打弯。

早年间,村里的中老年妇女提起就调侃,这老头真是帅了一辈子,可惜了,真是可惜了,那么好的基因,为什么就没有个儿子呢,前妻生了一窝闺女,后妻又带来了一窝闺女,他家这是戳了闺女窝啊!天生的干绝户。

二伯年轻的时候在乡里干文书,穿着一套干净的中山装,胸口兜里别着几根闪闪发光的新钢笔,一看就是文化人。

到了适婚的年龄遇到了二娘,从见面到结婚,我爷爷连一分钱都没有花过。

二娘在娘家是唯一的闺女,上面还有四个哥哥。

一家人把她宠得跟心肝宝贝一样,只要是她自己相中的女婿,谁也不敢说出半个不字。

结婚的时候,二娘的哥哥们打制了当时最流行的柜子,箱子,凳子和桌子做嫁妆。

几个嫂嫂则是忙着缝被子,做褥子,新里新面十几床,还有那些绫罗绸缎和新衣服,把二娘的嫁妆柜子里塞得满满当当。

真的,一点都不说谎。

二伯家现在还放着二娘当年的嫁妆,里面半柜子都是她年轻时候的嫁妆,这么多年过去了,就连娘家陪送的手织布还是新崭崭的呢。



二娘仰慕二伯的年轻帅气和风流倜傥。

二伯对二娘也是一心一意。

结婚后夫妻俩人相敬如宾,感情非常好,小日子过得蜜里调油一样,甜甜蜜蜜,惹得周围邻居们羡慕不已。

可是唯一遗憾的是,两个人没有儿子。

二娘一口气生了五个闺女。

她家老三和我一样大。

记得那年我和老三十七岁,一起去城里读高中了,可是二娘竟然再次怀了孕,高龄产妇很明显已经感觉力不从心。

就是在九月份开学没几天,从老家来人喊老三赶紧回去,说二娘出事了。

后来我才知道,因为二娘顶着个大肚子下地干活,不小心就早产了,孩子没保住,大人也不幸离世。

此后很多年二伯就变得不爱说话了。

因为生孩子太多,早就被免去了公职。

二娘去世后,二伯只好让两个大女儿照顾底下的三个妹妹,他跟着外地的同学一起去了国外务工。

说到底,二伯不仅模样长得帅气,也是我们村第一个走出国门的男人。

在外面干了差不多有五六年的时间,二伯手里攒了一些钱,回家给女儿们都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还盖起了一座简单的新宅院。

瞬时间,二伯成了村民心中钻石王老五,有才有貌还有钱,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

事实上二伯是谁也没有看上。

主要是一颗心还系在去世的二娘身上,毕竟两人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养育了五个闺女,而且对方还是因为想帮他传宗接代才离世的。

二伯拒绝了所有上门求亲的媒人。

然而有一天,邻村的杨寡妇却主动上门了。

这杨寡妇是远近几十里出了名的大美人,肤白貌美,能说会道的。

杨寡妇的男人是骑摩托车出的意外,在世的时候对她特别好,可以说就是百依百顺。

男人去世后杨寡妇得了一笔赔偿款,婆家这边的亲戚们一分钱都没要,全部留给了她和四个孩子。

在农村里,长得漂亮的女人挺多,但是像她那样,又漂亮又有钱的女人却几乎没有。

所以杨寡妇和我二伯一样,一时之间也成了村里光棍汉们心中的向饽饽。

上门提亲的,毛遂自荐的,总归各路人马也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踏破了。

可是杨寡妇也是个清高孤傲的性格,硬是谁也没看上。

不知道听谁讲了我二伯的事,她就动起了小心思,悄悄打探了一些小道消息,别说,还真就喜欢上了我二伯。

然而二伯那时候都快六十岁了,人家女方可是比他小了十几岁哩。

说啥他也不愿意。

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二伯非要兄妹相称。

但是杨寡妇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家搬了过来。

俗话说:好男架不住女缠,就在二伯新盖的小院里,杨寡妇带着自己的三个女儿嫁了进来,以后就成了我的新二娘。



二伯面皮薄,担心别人笑话他花寡妇钱,两人成亲后没多久,就叫来了双方的长辈和亲人,说:我也不是挣不到钱,也不是养不起媳妇,既然现在成了一家人,你的闺女就是我的闺女,抚养你们母女是我的责任,这样吧!你把你的积蓄和赔偿金全部留给那边的儿子,他已经没有父亲了,你把钱给孩子盖座院子吧!

杨寡妇和前夫有一个儿子,是老大,已经十九岁了,自然不愿意和母亲一起再嫁,更不愿意喊我二伯为爸爸。

二伯他们结婚的时候,这孩子就没有跟过来,留在家里和自己的叔叔伯伯们一起生活。

在二伯的执意要求下,杨寡妇只好用前夫的赔偿金帮亲生儿子盖了座新院子,二伯带着一帮泥瓦匠亲自去督促监工,直到房子落成。

此后二伯就彻底承担起了照顾妻女的责任,再也没有去过国外,在村子里开了家商店,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家里。

新二娘的三个闺女读书和生活的费用都是二伯一个人负担的,六七十岁的人了,一天都没有闲的时候。

村里人有时候说闲话:你都那么大年龄了,干嘛要那么拼命啊!又没个儿子,这么努力还不是给外人挣啊!

二伯笑笑不说话,对新二娘那是一如既往的好,几十岁的人了,两个人却过得比新婚夫妻还甜蜜,二伯主外,新二娘主内,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有一年,新二娘的大闺女考师范,高考成绩差了六分,亲戚邻居们都劝说:女孩子读书没啥用,学得再好,化钱再多,早晚也是别人家的人,还不如让她出去打工呢。

新二娘也想让闺女去打工。

但是二伯脾气倔,执意要让大闺女再复读一年,学费和生活费自然由他全部承担。

没料想,这大闺女第二年竟然考上了医科大学,相当于现在的985,毕业后到了省城的大医院工作,找了个对象更是了不得,好像还是什么大领导的儿子,现在一家人风光的很,每次回娘家都是开豪车的。

新二娘的三个闺女都特别有出息。

大闺女在省城医院是专家。

二闺女自己开公司的,也在省城。

老三闺女最漂亮,也嫁到省城,和两个姐姐在一起,还是个模特。

亲闺女和继闺女,加起来总共就有八个闺女,这下可是有热闹看了,一天天跟打擂台一样。

去年三月份的时候,二伯重感冒,好像症状特别严重,呼吸困难。

得知消息后,家里的五个亲闺女全回来了,姐妹几个七手八脚地把老爸送到了离家近的县医院治疗。

可是,才刚送到医院。

新二娘就电话把自己的三个闺女也通知到了,说:你叔突发急病,昨天晚上一夜没睡,现在已经被女儿们送到了医院。

这还了得。

一听说继父住院了,三个在外面的闺女也坐不住了,老爷子住院是大事,千万不能马虎,县城里的小医院技术也不先进,可别把人给耽误了。

于是二娘的三个闺女也开着豪车回来了。

特别是大女儿,那可是省城医院的专家。

到了县医院就去找她的老同学,老熟人,姐仨张罗着要把二伯给接走,接省城去住院,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地盘,不光照料着方便,顺便还可以给老人做个全身的调理。

其实双方都是为了老人好。

二伯的亲闺女们希望老爸离自己近点,住院伺候着也方便。

但是三个继闺女更有能耐,言语之间也是振振有词,必须把老人接到省里接受最好的治疗才行。

双方僵持了很久,最后还是亲闺女们做出了让步。

那次生病,二伯在省城住了半年多,三个继闺女轮番照料,伺候的比亲闺女还好。

入秋回村的时候,二伯红光满面,额头上泛着油光。

这才在家里住了三个多月。

今年过年,家里的五个闺女早早就开始商量,人家省里的姐仨都帮咱养了半年的亲爹,今年咱们也得尽心点了,否则村里人该笑话咱亲生的还不如后养的了。

姐妹五人竭尽全力地给二伯和二娘置办了最昂贵的过年新衣,买了连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海鲜,把两位老人照顾的周周全全。

没想到年前二十几的时候,人家省里的姐仨又回来了。

一人开一辆豪车,各自拉着一大车的年货,吃的,喝的,穿的全都有。

家里的五姐妹顿时又傻眼了。

光车上的东西就卸了整整一个房间。

村里人跟看热闹一样前后跟着看。

那些肉啊,鱼啊!咱农村人连见都没见过,光那些包装盒都高档得不行。



据说衣服都是国外的名牌,鱼肉都是几百块钱一斤的。

这让常年生活在农村的五姐妹又如何能比得过呢?

今年过年二伯又成了村里的风云人物,大家茶语饭后都在议论,这老头别看没有儿子,是出了名的干绝户,但是人家还真是有福气,就那两拨闺女,一天天跟打擂台一样,争着抢着给她爹送东西。

一个农村老人,硬是过得比城里的退休老干部还舒坦。

农村的五个亲闺女在身边贴身伺候着。

城里的三个后闺女天天牵挂着,好东西买着,零花钱发着。

老两口的小日子过得跟神仙一样。

谁说没儿子就不幸福呢?

谁说干绝户的老人就一定会晚年凄凉呢?

就问二伯的八个闺女,哪一个不比别人家的儿媳妇孝顺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