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中国传统村落大理州云龙县长新乡大达村化身“非遗”文化的绚丽舞台,一场从1月28日(除夕)至2月3日(正月初六)的文化盛宴,让这座中国传统村落焕发出蓬勃的新活力。此次盛会吸引了八方目光,而其中最耀眼的景致,当属社会青年以及大、中、小学生群体的踊跃参与,他们如熠熠生辉的“新星”,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此次春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日程紧凑有序。除夕当日,装点春台、裱牛头等传统习俗与民族歌舞秀相互交织,共绘新春的欢乐画卷。初一,白天精心筹备节目彩排,夜晚华彩绽放,一场盛大的迎新春晚会点亮夜空。初二,白天《田家乐》以热闹欢腾之势拉开序幕,夜晚民族歌舞翩翩起舞,尽显曼妙风情。初三至初五,白族吹吹腔的经典剧目《三出首》《战罗成》《风云聚会》等轮番登场,搭配每晚的民族歌舞表演,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的视听饕餮。到了初六,上午的“百家宴”弥漫着邻里温情,祭戏神仪式庄重而肃穆,随后的总结会为整个活动画上圆满句点。


活动现场,社会青年与大、中、小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在白族吹吹腔的表演队伍中,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对传统艺术的虔诚与热爱。他们用心去揣摩每一个角色,尽管技艺相较于老艺人而言,尚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那份全身心投入的热忱,赋予了古老曲调全新的生命力。多年来,作为白族吹吹腔传习所的大达完小,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阵地作用,将白族吹吹腔等非遗项目巧妙融入校园教育体系。


丰收锣鼓队和舞龙灯节目中,同样活跃着年轻跃动的身姿。大、中、小学生们利用课余时光,虚心向长辈们学习锣鼓节奏与舞龙技巧。他们步伐整齐划一,锣鼓声欢快激昂,充分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非遗”进校园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心底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在云龙县长新乡大达村的春节活动中已然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这些年轻的“新星”们,正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对家乡非遗文化的热爱与担当。


下一步,云龙县长新乡将进一步加大“非遗”进校园的力度,除白族吹吹腔外,还将把更多诸如白族纸扎、刺绣等传统技艺引入校园,继续让“非遗”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开屏新闻记者 王利绚 通讯员 张金凤 郭永成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曹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