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大理:“三好”就业稳幸福根基
云南日报记者 曾滨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打造以好风景孕育好就业、好产业稳定好就业、好平台带动好就业的“三好”就业格局,推动旅游服务业就业扩容、高原特色农业就业增收、“新三样”制造业就业提质。
好风景孕育好就业
大理州充分发挥旅游业产业链长、吸纳就业容量大的优势,重构“到大理不是旅游,而是去过另外一种生活”路径,催生了体育游、团建游、民宿游、旅居游、乡村游等新业态新场景,努力稳定和扩大旅游产业吸纳就地就近就业规模。
大理市把旅游业作为最大的就业市场、最好的富民产业之一,探索实施“旅游+百业”“品牌+百技”“创业+百企”“服务+百问”发展路径,创新融合康养、旅居、会展、研学、体育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做活就地就近就业,全市民宿客栈超过6000家,直接从业人员近1.3万人,带动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14.8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好风景成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助力。
剑川县沙溪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云南省特色旅游小镇。依托“一镇带七村”农文旅项目,沙溪镇积极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涌现出酒店民宿服务员、职业养马人、旅拍人、咖啡师、面包师等就业岗位,重走茶马古道、松茸采摘、草原放牧等沉浸式旅游产品颇受好评,目前已有3500多人就地创业就业,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
好产业稳定好就业
产业好就业就稳。大理州依托建在“家门口”的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有力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宾川县是全国县级规模最大的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出口水果蔬菜商品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有“中国水果之乡”的美誉。宾川县创新推广“企业联产业带就业”发展模式,全县水果种植面积37万亩,果蔬产业年用工量达1400万人次,实现“人均1亩水果地、人均水果产值2万元以上”的高质量就地就近就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县果蔬产业共带动20余万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吸引周边县市2万余农村劳动力到宾川务工。
作为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产业园区,祥云县经开区坚持以园区聚产业、联企业、促就业,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人才“一县一品”示范创建,全力以赴发展园区经济,扩容本地就业“蓄水池”,拓宽就近就地“打工场”。目前,祥云经开区入园企业104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户、规模以上服务业9户,吸纳1万余人就业。仅鸿新新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每年就可稳定吸纳1000余人就业。
好平台带动好就业
大理州坚持以孵化园区建设带动创业、以培树典型引领创业、以政策激励帮扶创业,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人兴业、以业留人,不断促进“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发展。目前,全州建设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平台37家,实现12个县市全覆盖,累计孵化创业团队2998个,实现带动就业3.94万人。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莲花创业孵化园依托东莲花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优势和巍山“中国名小吃之乡”的影响力,加大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创业群体的孵化力度,带动更多村民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孵化创业者117户,带动稳定就业619人,园区内年创业销售收入近1500万元,园区外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从事种植、养殖、民宿客栈、物流交通、旅游销售等相关产业1000余户。
弥渡县依托蔬菜产业优势,通过健全政策措施激励返乡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创业本领、依托产业优势建设返乡创业园等措施,进一步整合政策、资金、土地、人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鼓励、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目前,全县返乡创业5000余人。其中,耘飞返乡创业园带动300多人创业,发展现代蔬菜设施大棚1500亩,带动就业2470人,获评2023年云南省“彩云雁归”劳动者返乡创业园。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