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见大臣韩宜可,穿着补丁衣服,怀疑他作秀,便悄悄去查访。结果到了他家,看见他全家都衣着补丁。朱元璋怒了,心想他是不是作戏做全套,联合全家欺瞒自己,便开门见山道:“你是不是把钱都藏起来了?”
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生平最深痛恶绝的就是贪官污吏,白天他在朝堂上惩治贪腐的官员,晚上还焦虑的睡不好觉,但半夜还在批奏章。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连标榜着清廉的知府,一次任期也能攒下不少家底,朱元璋对底下的大臣基本上各个都怀疑,担忧他们在背后贪钱了。
工作狂朱元璋绞尽脑汁,专门设立了督察院来惩办贪官,可是贪腐就像瘟疫一样,抓也抓不完,朱元璋为此殚精竭虑,到了惊弓之鸟的地步。
当时明朝的官员是没有敢大摇大摆的炫富的,毕竟朱元璋可是在上面盯着呢。大家都比较低调的情况下,有一个人格外大眼,那就是穿着有补丁的衣服来上朝的韩宜可。
朱元璋一看就觉得韩宜可不对劲,给朝廷当官都是发钱的,官服都是标配的,专门穿一套有补丁的衣服来自己眼前晃悠,这分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给官员治罪都是要证据的,朱元璋就派人去暗地里探访,看看这个韩宜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韩宜可是明朝出了名的言官,一张利嘴谁都敢说,朱元璋也被他怼了好几次。
朱元璋自己是鼓励这种耿直的谏言之官,他觉得就得有人指出问题来,才能揭开这些官员得假面。
在明朝皇宫的午门外面,立着一面登闻鼓,只要老百姓有冤情,都可以去击鼓鸣冤,每天还专门有御史在登闻鼓旁边值班,防止有人阻拦喊冤的群众。
可是这也架不住有的官员在朱元璋面前作秀,因此对这些面上勤俭的官员格外关注,他面上对韩宜可的穿着默不作声,背地里让人去突袭韩宜可的家。
然而密探回来汇报的结果,却让朱元璋更加不敢相信。据探子查看的情况,韩宜可家里十分简陋,连张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这韩宜可不仅自己的官服上有补丁,他家里就没有没补丁的东西。朱元璋更加不相信了,韩宜可又不是刚逃荒来的,怎么会生活的这么贫困。
这朱元璋一发现,就想到韩宜可很有可能是在跟自己耍心机,当年自己也是从讨饭的乞丐打下天下的,莫不是这小子在模仿自己?
朱元璋担忧是韩宜可提前得到消息,故意串通他人蒙骗自己,因此分别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探查韩宜可的家,然而每次回报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这下朱元璋没辙了,只能找到韩宜可摊牌,“你每天穿着有补丁的衣服,生活的家徒四壁,不会是故意把钱藏了起来,演戏给我看吧!”
韩宜可脾气硬起来是谁的面子也不给,他一听朱元璋怀疑自己的清廉品格,怒不可遏的反驳道:“每年皇上给的赏赐我都不要,难道还稀罕私藏什么钱吗。”
“我大明朝给你的俸禄都到哪儿去了,为何连身齐整的衣裳都穿不上,一家人都打补丁,这难道不是作秀吗?”
韩宜可丝毫不惧,掷地有声地回应道,“官员平均俸禄只有十几两,每个月开支下来剩余不了什么钱,那些整天穿新衣服的官员,才有猫腻。”
况且韩宜可本来就不在乎这些外在的享受,他认为衣服就是遮盖身体的布料,只要整体上是完好的,就可以一直穿,打几个补丁不算什么。
听过韩宜可的解释,朱元璋已经信了八分。韩宜可这会儿又开始数落起朱元璋的不是,他说朱元璋跟宠爱的大臣聚在一起说笑,君不君、臣不臣,没有皇帝的威严。
胡惟庸这等官员,仗着自己的权势,简直要踩在皇帝的头上去了。”韩宜可义愤填膺,丝毫不顾及朱元璋已经黑了脸,这胡惟庸正是有了朱元璋的许可,才有这么大的权力。
韩宜可这番话,简直是在当面打朱元璋的脸,朱元璋当即怒骂到:“你这张嘴,连大臣也敢诽谤!”说着就让锦衣卫把韩宜可拖进了大牢。
不过关了几天,朱元璋气消了,就下令把这个快口御史给放了出来。韩宜可刚正不阿,连皇帝赏赐罪他都嫌弃奢侈,是必然不会私藏金银的。
参考资料:韩宜可-百度百科收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