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苏联斗的解体后,美国如今又将“火力”对准中国,一度认为沿用40年前对付苏联的老一套,可以让中国步苏联后尘,但现实狠狠给美国泼了一盆凉水。



1、中美战略竞争:50年未有之大变局

据观察者网消息,近期,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在即将离任之际,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发表了一场以《超越中国:从战略竞争中学到的教训》为题的演讲,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热议。

希克斯在演讲中指出,当今的中国与当年的苏联截然不同。如果美国仍然沿袭冷战时期的策略,注定无法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取得成功。这一观点无疑反映出,美国政策制定者正在努力调整战略,以应对中国这一日益强大的对手。



与冷战时期的苏联不同,中国不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还通过经济、技术和外交等多方位手段来影响国际秩序。在希克斯看来,中国是“唯一有意愿并且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这种多层面的挑战,使得简单的军事对抗策略显得不合时宜。

2、希克斯警告,中国快速跟进能力值得警惕

希克斯明确表示,战略竞争并不意味着必然的冲突,“没有人希望战争带来全球性的破坏”。她强调,美国的目标是通过威慑而非挑衅来维持和平。然而,在中文语境中,“威慑”一词常带有“胁迫”的含义,这也使得美国需要在对华政策传播上更谨慎和精准。

值得注意的是,希克斯提到美国必须小心公开军事能力投资,因为中国快速跟进的能力太强了,让美国不得不警惕。她倡导一种“以实力促和平”的公开政策,这一主题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已延续数十年。



希克斯认为,面对全球纷繁复杂的挑战,美国必须聚焦于最高优先事项。早在20年前,美国便已将中国视为潜在的主要竞争对手。尽管如此,高级决策者仍需动态调整目标与策略,以确保行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拜登政府坚持推动超越中国的变革,同时确保美国的持久军事优势。然而,希克斯也承认,中国凭借大规模工业产能成为“快速追赶者”,这对美国构成了重大压力。

3、解放军亮明立场,为中美两军指明路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坛和军方内部对于如何看待中国崛起以及应对方式存在分歧。特朗普提名的继任者斯蒂芬·范伯格和福克斯新闻电视主持人皮特·海格塞斯,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更为强硬的对华态度。海格塞斯甚至声称,中国正建立一支“致力于击败美国的军队”。

然而,美军太平洋司令史蒂夫·克勒在接受采访时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指出,美国的技术优势正在削弱,并强调美中之间和平共处的重要性。这表明,即便在美国内部,围绕如何处理对华政策这一问题,仍旧存在激烈辩论。



面对美国的指责与军事报告,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表示,中方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原则,并推动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发展。张晓刚还指出,两军交往的困难障碍完全是美方造成的,他呼吁美国停止在台湾问题等核心议题上持续挑衅,以创造良好对话氛围。

言外之意很明显,没有美国的单方面挑衅与臆想,中美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威慑与对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