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莱山融媒主播曲慧,今晚与您分享文章《味觉引领我们回家》。
味觉引领我们回家
文/孙道荣
味觉很有趣,它喜欢尝新,却也最恋旧。
我不是美食家,但若有人告诉我,哪里有什么好吃的,没吃过的,不一样味道的,我必要想着法子去尝一尝。不管它们藏在哪个角落,味觉指引着我,让我总能准确地找到它们。
尝新是味觉的天性。恐怕只有极守旧的人,才会抗拒新的味觉。新的味道,犹如新春冒出的最嫩的芽,让人心动,让人着迷,让人无法拒绝。
新的味道,你尝过了,品过了,爱上了,它就在你的知觉里,打上了烙印,深深地刻进你的记忆。下次再尝到,即如故人邂逅,喜不能禁。去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见过一面的人,你都可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甚至彻底遗忘,但是,你尝过的味道,尤其是那种曾经征服过你的味道,哪怕只尝过一次,你便再也不能忘怀。味道也许就是一种基因,舌头只要触碰过,便镌刻了进去,从此成为味蕾的一部分,也成了你的一部分。
这也就是为什么小时候的味道,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从一个人断奶的那一天开始,你的味觉便开启了尝新之旅。每一个入口之物,皆带着全新的味道,全新的体验。据说,一个人三岁之前的记忆,都会丧失,谁抱过你,谁亲过你的额头,谁哄过你睡觉,谁打过你的小屁股,谁给过你一块糖……你统统会忘掉。但是,你尝过的味道,却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不是你的记忆力忽然变好了,而是味觉帮了你,它替你记住了,味觉一定拥有着强大的芯片,把你尝过的每一种味道,都自动存档,随时供你检索、回味。据传朱元璋当年在我的家乡和州府落难,曾经受过一户人家施舍的一碗粥,那是一碗救命粥。若干年之后,朱做了皇帝,尝尽人间美食,却常常食不甘味。有一次老朱微服私访,机缘巧合,再次尝到了那碗粥的味道,顿觉味蕾爆裂,五脏俱服。虽然那其实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农家粥,但却是老朱落魄时吃到的救命粥,粥的味道,就是活着的味道,就是活下去的希望,怎么会遗忘,又怎么敢遗忘?
一个人年岁愈长,离乡愈久,对小时候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就愈是思念。一道来自故乡的小炒,甚或是一盘小菜,就可能帮他解了乡愁。我一位发小,中学之后,就离开了家乡,后来又定居了国外。一次他回乡省亲,我们一帮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在市里最好的一家粤菜馆为他接风,那可是我的家乡人招待客人最高的规格。奇怪的是,发小却没怎么动筷子,似乎没什么胃口(后来才知道,他在国外自己开了一家粤菜馆,想必是吃腻了吧)。最后上米饭时,服务员照例给我们端上了一小碟下饭的烂咸菜,这算是这家粤菜馆唯一的本地菜。那位发小,只尝了一口,便拍着大腿,眼泛泪花,连呼“对了,对了,就是这个味道!”与大多数人一样,小时候他家也很穷,经常吃的就是这个烂咸菜。一碟烂咸菜,把一个离乡几十年的人,一下子揽进了家乡的怀抱,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家的感觉。
无论你离家乡多远,一盘家乡菜,就能将你带回故乡。味觉就是那位在前方引领我们的“神”。我寄居的杭州,有一位老板,在北京做生意。每个周末,他必从北京打飞的回一趟杭州,陪80多岁的老母亲吃一顿晚饭,在家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再飞回去忙公务。他亲口跟我说过,人家只道他孝顺,是怕老母亲孤单,才一次次不辞劳苦地回来陪陪老人家,他说,这确是一个原因,但他还有一个“私心”——尝一口老母亲亲手做的饭菜。他在北京有专职厨师,厨艺很高,但似乎总少了一点什么,对,就是妈妈的味道。
我们都是吃着妈妈做的饭菜长大的,妈妈做的家常菜,那就是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那也是最浓郁的故乡的味道。无论你走得多远,它永远牵引着你,记挂着你。如果你是在遥远的异乡讨生活,一道家乡菜,就能帮你找到回家的路。
你的味觉永不会迷路,它在任何时候,都会引领着你,回家。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长江日报
作者:孙道荣
主播简介:
莱山融媒主播曲慧。
闪电新闻记者 程铭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