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过,寒假也逐渐接近尾声!
接下来一整个学期,不知道各位家长做好规划了没有?
今天来聊一聊,初一下学期有些哪些坑不能踩的。主要有“三大坑”,但凡踩了其中一个,孩子到初二后碰到分水岭,成绩立马就会掉下来。
1、到了下学期,还在吃小学的老本。
不少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底子不错,也有很多提前学的娃。比如小学就把初中英语学完了,数学也提前了整整一个学年的进度。
这部分提前学的娃,在初一上学期考试还能考个中等偏上的分数,于是乎就开始飘了,学习不走心,上课懒得记笔记,作业随便糊弄。
结果到下学期就会发现,数学开始讲方程组和几何证明,小学学过的奥数开始没了效能;语文的文言文变得越来越长,英语语法也变复杂了起来,这时候老本已经啃光了,成绩就会唰唰往下掉!
所以初一下学期开始,不能再掉以轻心了,抓好下面两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①各科要抓对重点。
语文:把每篇文言文里“之乎者也”这些常考词单独抄小本上(比如“之”有5种用法),利用碎片时间翻一翻,加深记忆。
数学:公式定理别死记!把相似的放一起对比,自己画个对比表出来比对。
英语:准备个活页本,左边记错题语法点,右边贴对应例句,同样是利用碎片时间拿出来翻一翻。
②做好预习和复习。
预习时拿三种颜色的笔:会的用黑笔打勾,半懂不懂的标蓝,完全懵的标红(第二天上课重点盯红标内容)
每天睡前花10分钟,拿张白纸默写当天重点(比如数学课的公式,写不出来立刻翻书)
2、初一上学期还有明显的短板,没有及时补上来。
上学期出现的漏洞,孩子一个寒假就将其抛之脑后,这将会是孩子后续学习的一大隐患。初中知识都是连贯的,下学期老师讲新课时,数学要用到上学期的整式运算,英语新语法和旧时态混着用,这时候才发现前面全是窟窿,听新课像听天书!
建议:
①趁着寒假还有点时间,把期末卷子拿出来,对着错题查漏补缺,哪些地方丢分多就重点补。
②有明显弱科的,要列为“重点学习科目”。
英语差的,每天听半小时听力,记3、40个单词;语法不懂的去看“英语的平行世界”这位老师的网课。
数学差的,一是练好计算,二是养成讲题习惯,把平时做错的题拿出来梳理,然后讲给家长听,能讲明白才算真正掌握。
语文差的,把晨读抓起来,每天坚持读半小时,语感就会越来越强。
小四门差的,主要是知识点死记硬背不理解,建议去小破站找一些网课补补。
历史去看“讲历史的张老师”,地理看“螺蛳教育”,生物看“林旭生物讲堂”,道法看“初中政治蒋老师”。
3、心态很不稳定,总是患得患失,想太多,做太少。
初一下学期开始,知识点慢慢变难,随之而来的就是考试成绩的忽高忽低,然而面对成绩的起伏,不少孩子心态变化大。
考得好就在那里沾沾自喜,考不好就在那里自怨自艾,患得患失,想太多。
初一的成绩其实就像新手村任务一样,考得好不代表会一直好,考得差也不代表没得救。太多孩子在初二的时候完成逆袭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做到下面这两点。
①做好错题管理。
错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吃透每一道错题背后的知识点,如果连错题本都没有,成绩很难有太好的突破。
②适当提前学。
一直跟着课内节奏去走,只会被人甩得越来越远。哪一个学霸没有提前学的?提前学是领先别人的重要手段,这一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能力强的,提前学没有限制;能力差点的,提前学半个学期即可,提前太多不容易消耗。
但提前学要警惕孩子心态的变化,正如文章开头讲到的,有些孩子小学的时候早早就学了初一课程,到初一就飘了,以为划划水就能考好。
如果心态容易飘,提前学完就不认真听课,这种孩子就不适合提前学,老老实实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会走得更稳一些。
最后说句大实话,初一就像给房子打地基,看着不起眼,但地基打不牢,到初二初三就会学得迷迷糊糊。
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其实是初一,这一年抓好了,到初二后别人在熬夜补窟窿,天天煎熬,你却能显得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