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启蛰,品物皆春。”2月3日,农历乙巳年正月初六,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

作为春节里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的到来,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大门,告别万物闭藏的寒冬,步入风和日丽、生机盎然的春天。

今年立春颇为独特,交节日期处于“五九”的尾巴,也就是“春打五九尾”;时间上在春节之后,属于“晚立春”。

民间谚语“春打五九尾,来年冻死鬼”“早春晚播田,晚春抢时间”,暗示着今年春季或许会遭遇倒春寒,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农户们务必提前做好农作物的防寒抗冻工作,为丰收奠定基础。

立春之日,老一辈人常常提醒:“1要躲,2不做,忌3样”,以此平安迎接春天。究竟有哪些讲究呢?


一、“1要躲”:躲春祈运

民间素有“逢立春要躲春”的说法。躲春这一习俗历史久远,起源于道教对星辰的崇拜,至今在一些版本的万年历上还能看到相关提示。

立春时节,气候交替更迭,新的气场或许会对部分人群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关系到一整年的运势。

立春当天,是阴阳相互较量的时刻,气场较为复杂,有些人可能会“犯太岁”。

按照万年历的记载,犯太岁的人需要躲春。今年是蛇年,属蛇的人是本命年,此外,属猪、属猴、属虎的人也犯太岁,需要格外留意躲春。

民间认为运气欠佳的人同样需要躲春。也就是说,上述四个属相的人和运气不好的人,在立春这天,最好减少外出,在家中待一段时间,避免与人发生争吵。

俗话说“立春躲一辰,好运伴一春”,只要在立春前后一小时左右避开外出即可。


二、“2不做”:顺应天时

(一)不随意增减衣物

尽管当下天气依旧寒冷,但随着立春节气的到来,气温将逐渐回升,天气也会从寒冷转为乍暖还寒。

此时,我们的身体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人体的腠理开始变得疏松,抵御寒邪的能力有所下降。

所以,初春时节,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在穿衣方面要格外留意,不要突然增减衣物,以免受到风寒侵袭。

(二)不熬夜赖床

冬天时,人们的睡眠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外出锻炼,主要是为了防止受寒感冒。

然而,立春过后,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春季的阳气开始生发,我们应该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此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

“春日开窗常通风,细菌病毒无影踪”,随着天气逐渐变暖,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三、“忌3样”:合理饮食

(一)忌生冷饮食

立春后,天气逐渐回暖,自然界的阳气也在不断上升。但气温并不稳定,倒春寒的情况仍有可能发生。

此时,人体脾胃的阳气还相对较弱,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对脾胃会产生不良影响。

立春后,不妨多吃一些山药、桂圆、韭菜等甘味食物,它们有助于滋养脾胃,让脾胃更加健康。

(二)忌辛辣食物

立春后,降水不会立刻增多,气候依然较为干燥,尤其是我国黄河流域,多数年份都会出现春旱。

如果此时食用过多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姜等,会使体内火气更旺,影响身体健康。可以适量食用鸡蛋、豆腐、鸡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为身体补充能量。


(三)忌油腻食物

冬春交替之际,人的胃肠功能还未完全适应季节的变化,仍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

如果立春后马上大量食用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身体健康。

不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兰花、橙子等,这样有助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抵抗力。

立春是新的开始,让我们遵循这些传统的养生建议,顺应天时,以健康的状态迎接春天的到来,开启充满活力的一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