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临近之际,政坛出现了巨大变化,主要政党罕见与极右翼合作,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关键时刻,默克尔出山,罕见对“接班人”进行训斥,她为何这么做?德国政坛的变化,背后可能有美国的影响,为何会这么认为?

距离德国大选只剩20天,基民盟领导人默茨突然打破了“规则”,罕见与极右翼的选择党(Afd)进行合作,使得一项针对非法移民的提案得到通过。因为历史原因,德国政坛对极右翼非常排斥,因此默茨的做法遭到几乎所有政党的强烈抨击。就连已经退休的默克尔也打破沉默,怒斥默茨“违背底线和承诺”,与选择党站在一起。考虑到默克尔与默茨本就关系不佳,两人曾为争夺基民盟领导权进行了激烈博弈。因此默克尔现在出山,或许是基民盟内部权力变动的预兆。



那么,如何看待德国政坛的巨变?

首先,就算以德国的标准看,Afd也不能算一个极右翼,但依然不被德国政坛主流待见。原因很简单,当今欧洲政治完全被左翼主导,他们不会支持“不够左”的右翼,还会因为“不够左”发生争斗。因此在欧洲的选举历史上,经常出现右翼容易整合,但左翼经常发生细分和内斗的情况。Afd在壮大的过程中,确实吸收了不少极右翼支持者,但也接纳了很多反对高税务、无底线环保政策的人。而且为了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Afd等欧洲极右翼政党也开始“左转”。



其次,特朗普的布局已经起效。此前,特朗普的盟友马斯克公开支持Afd,甚至还以线上形式出现在Afd竞选集会上。而作为基民盟领导人的默茨,不仅有“德国特朗普”的称号,他近期的多个举动也在响应特朗普。比如在上台后,特朗普就出台了驱逐非法移民的计划,默茨马上在德国推动打击非法移民的提案。而在特朗普施压全球企业,要求他们都来美国发展,否则加征巨额关税后,默茨迅速在公开场合表态,声称美洲市场比中国市场更有前景,鼓动德企赴美发展。现在,默茨与Afd进行合作,有可能是“特朗普代理人”的“合流”。



最后,德国选择党一直面临一个重大难题,那就是没有政治合作伙伴。从德国的政治体制看,得票率超过5%的政党才能进入议会,才会有执政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使得德国每一届政府都是妥协的产物。虽然选择党的支持率已经超过20%,但因为遭到德国其他政党排斥,只要他们的最终得票率不能超过50%,就无法获得执政权。但现在,默茨帮助Afd打破了这个困局,德国政坛势必要迎来一轮大变动。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德国大选中,基民盟与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在选举初期支持率遥遥领先。毕竟,默克尔长达16年的执政非常稳定,使得联盟党在德国一直有良好的政治口碑。然而,联盟党当时的候选人拉舍特能力平庸,还多次被抓到弱点,尤其是他到访洪水灾区被抓拍到喜笑颜开的情况,使得支持率一路下滑,迫使默克尔亲自出面给他拉票,但也没有挽回颓势。社民党的朔尔茨虽然能力也不强,但政治经验远比拉舍特老到,他把自己塑造为“默克尔接班人”,最终笑到了最后。



现在,类似的局面似乎又出现了,联盟党现在的候选人默茨的做法,明显违背了默克尔的中间路线,逼得后者出山表态。这种情况,势必会严重影响默茨的选情,但也会给介入德国选举的特朗普阵营更多发挥空间。而且,德国作为欧盟的两大龙头之一,如果被美国深度控制,会让特朗普减少在国际事务中的阻力。如此一来,特朗普想要实现“吞并”加拿大、“控制”格陵兰岛等计划,就再往前进了一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