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智能门锁销量同比下降3.0%至1747万套。房地产下行对智能门锁行业造成不小的影响,B端市场(即以房屋整装为主)销量同比下降14.4%,市场份额降至44.1%。C端市场成为主导力量,销售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54.6%,行业从地产红利驱动逐渐转向消费升级驱动。
线上全渠道销量达到772万套,同比大涨32.2%。整体来看,马太效应愈发显著,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前四名连续两年没有发生变化,销量合计份额(CR4)达到36.8%,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排名第四的海尔,是家电领域的佼佼者,专注于中高端智能门锁市场。
去年5月发布的全新智能门护盾系列,集成智能门锁、猫眼、摄像头,搭载3D人脸识别、全向半导体指纹识别等多重智能识别科技,提供全场景远程视频通话以及主动式安全预警,通过海尔智家大脑,还可与全屋设备联动,营造智慧生活。同年12月,海尔智家联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及行业伙伴,牵头立项行业首个《智能门锁安装售后服务团体标准》。
排名第三的凯迪仕(Kaadas)是国内最早一批智能锁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深圳,拥有三大生产智造基地(浙江瓯海、广东珠海和中山),产品已出口至包括美国、新加坡在内的36个国家。
在CES 2025(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凯迪仕掌静脉智能锁,凭借着独特的生物识别技术和实时视频等性能,荣获“2025CES创新奖”,提供3D人脸识别、指纹、密码、刷卡等十大解锁方式的传奇大师K70智能锁同样大放异彩。
位居次席的德施曼(DESSMANN),同样成立于09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线上全渠道的销售额第一,在1500元以上多个价位段的销量维度排名第一。
2019年公司发布行业首个3D人脸识别功能智能锁,2023年推出的悬浮智控锁K77在业内首次实现微信音视频通话,AI虹膜智能锁K10则将虹膜识别技术拉进消费级市场。去年又陆续发布GPTfinger指纹识别技术、大扭力龙霆电机、D-Power智能续航系统,独家拥有七大突破性技术。
小米线上全渠道市场销量蝉联第一,份额接近15%。其中,传统电商市场销量份额连续三年(2021-2023年)排名第一,市占率超过20%。整体市场出货量超过150万套,截至2024年12月,累计出货突破700万套。
过去一年,小米产品战略逐步从性价比向中高端市场转型。2024年10月29日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除了米粉期待已久的小米15系列、小米 SU7 Ultra量产车,小米还带来多款智能生态相关产品,其中就包括小米智能门锁M30 Pro。
这款旗舰新品售价高达3299元,为用户提供多达11种开锁方式,不仅支持3D结构光人脸识别和AI指纹识别,还特别引入掌静脉生物识别技术,用户只需将手掌置于RGB摄像头下方的红外摄像头前,门锁便能快速识别并解锁,识别速度不超过1秒,与人脸识别相当。
过去十年里,中国智能门锁行业经历了多轮洗牌,企业数量从最初超过3000家,到现在只剩下不到1000家。光是2023-2024两年间退出的品牌数量就有近170个。价格战全面升级,从小品牌蔓延到主流品牌,线上均价连续三年下降,降至2024年的913元/台,较2021年减少三成(388元)
与此同时,智能门锁行业的“技术战”烈度持续升级,产品加入诸多智能识别技术以及语音提醒等人性化设计。不仅提升使用便捷性、规避手掌出汗后指纹识别不准确问题,也增强了家庭安全防护能力。今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全渠道销量预计将同比增长约3%,达到1800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