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艾冰 韩金序)2月3日上午,据台媒报道,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主持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年仅48岁。家属发文证实“大S徐熙媛因新年期间,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地离开了我们”。



“流感合并肺炎的概率并不高,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免疫低下人群、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孕妇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的肺炎发生率要高一些。”2月3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群,发生流感并发肺炎的概率更大。

“甲流引起肺炎的概率一般偏低,不同的人群感染概率有所不同,有基础病的人、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老年人比例会更高一些。”2月3日,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胡洋也告诉记者,流感并发肺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炎症反应导致的白肺,还有全身的炎症风暴。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则强调,“每年会有极少部分流感患者发展为肺炎,其中婴幼儿、老年群体及慢性病患者占比超七成。但这并非意味着青壮年群体可以高枕无忧。临床数据显示,约20%的流感相关重症肺炎发生在无基础疾病的中青年群体中。以本次悲剧为例,患者虽处于青壮年阶段,但高强度工作节奏、潜在免疫状态等因素可能成为病情恶化的推手。”

张曦木、张雪倩等人在2020年发表在《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上的文章“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临床特征分析”提到,“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是流感病毒感染时最易合并的并发症,又称流感相关性肺炎,指流感病毒本身,或流感病毒与其他病原(包括其他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机体所导致的肺炎,在季节性流感期间,每10万人中有9.9人死于流感相关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是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上述论文提到,“有研究收集158例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患者中,发热、干咳、乏力为最常见的始发症状。因此,在流感高发季节的老年人突发高热、干咳、乏力,尤其是合并有肺部基础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应首先警惕其发展为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的可能,及早就医。”

“流感一般在一星期左右病情会逐渐好转,乃至消失痊愈,如果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的情况,有可能是重症肺炎的表现,要及时去医院诊治。”胡洋提醒,流感合并肺炎大多发生于流感的中后期,少数发生于流感感染的初始阶段,流感后一般口服马巴洛沙韦或者是奥司他韦等特效药,如果病情逐渐加重,高烧不退,要及时去医院诊治。由于重症肺炎的发病率不是特别高,所以普通人注意预防留心病情变化即可。

“流感虽属自限性疾病,但‘扛病’策略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此外,退烧并不等于战斗结束,症状消失后仍需保持3天隔离,避免病毒‘死灰复燃’。”赵雷建议,退热后仍需密切监测呼吸系统症状,约35%的继发感染出现在病程第5-7天。

在预防层面,专家强调建立立体化防护体系的重要性。“每年更新的流感疫苗仍是第一道防线,尽管因病毒变异特性,其保护率维持在40%-60%,但对降低重症率效果显著。建议高危人群同步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形成‘双保险’。另外日常防护中,应保持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通风,进而有效降低室内病毒浓度。”赵雷提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