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双方在核武力量上的均衡态势,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
俄制“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
然而,随着中国在核力量的后来居上,美国方面却显著地表现出了担忧的情绪,甚至有美国官员在公开场合发出强烈警告,宣称中美和三国的实力量已经平齐。而不幸的是,美国同时要对付中俄这两个国家,将自身置入到了以一敌二的险境之中。
01.美国的核大棒不管用了吗?
美国海军协会网站在近期刊登了一篇重量级文章,在内容当中提及了面临离任的美国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吉尔•赫鲁比,在近期所参加的一场活动,而其本人同样也是美国掌控核武战略制定的“一把手”。
吉尔•赫鲁比(右3)
赫鲁比表示,目前,俄罗斯的核武库当中拥有大量的现代化核武,而中国方面也因为其“庞大的经济支持”之下,加速了本国现代化核武的采购与部署行动,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局面,要同时面临两个强大的“核对手”。
其中尤其是中国,因为中国还有一层“经济对手”的身份,对全球贸易和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更要命的一点是,美国方面的情报完全“看不透”中国,并且中方在核力量对话上的意愿非常有限。因此,对于包括韩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对于开发核武器的“可能性”,美国方面也有“类似的感觉”。
与之相对应的一点是,美国的核武力量库存迅速老化,而为了维护这些核装置则需要大量的财政开支。
海基核巡航导弹
保守估计,在2023年到2032年期间,美国总共需要7560亿美金用于核武器的现代化。似乎是为了提振美国民众的信心,这位美国官员还表示,美国的核武更新计划并非一事无成,例如针对“海基核战斗部巡航导弹SLCM-N”项目,特朗普所任命的国防部长已经对此事表达出了一定“兴趣”。尽管如今局势“艰难”,但未来依旧“可期”。
02.美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
实际上,从这位美国官员的表述上,我们就能发现,其在不遗余力地扩大所谓中俄核威胁的同时,还将美国的核力量现状描述得极其悲观。尽管从事实上来说,如今美国军队在核武投送上,已经要远远落后于中俄,但总数达3000件以上的核武器,依旧能够让美国稳坐世界第二核大国的地位。
而且我们还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尽管现阶段俄罗斯保有庞大的核武库存,但由于俄乌战争所产生的附带影响,俄罗斯用于核武开发和维护的资金则会大幅减少,更别提与美国进行所谓的“激烈竞争”了。美国所面临的“核现状”,根本原因还是在美国自己身上。
中国核武保有量依旧有限
至于说中国,尽管在经历了“扩核”之后,但中国在核武器的保有量上依旧要远低于美国,甚至达不到确保国家二次核反击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中方在核力量建设上,与美国的对话意愿极低。
因为这不可避免就会涉及一个问题:想要中美战略“平衡”,那么,究竟是美国削减核武器数量,到与中国相同的一个水平层次上?还是中国增加核武器数量,增加到与美国一个同等的水平层次上?
美国方面不可能一边自身保有超过3000件的核武器,另一边却又要求中国降低自身核武的生产速率,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中国绝对不可能答应。这就导致在核武问题上,中美双方就算见了面,乃至坐上谈判桌,最终也只会是鸡同鸭讲。
03.中俄应该怎么办?
当然,赫鲁比的论调也等同于变相向中俄提供了预警,那就是在特朗普就任的未来四年时间当中,美国将在核力量的建设上耗费极大的功夫。特别是他本身所提到的海基核巡航导弹项目,更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擦边”方案。
F35投掷B-61核弹
过去20年的时间当中,为了扭转战略核力量的劣势,美国一直尝试推行所谓的核实战化,通过部署大量的战术核武器,运用于局部冲突当中,来扭转美国在常规力量上的劣势。其中一个极为典型的案例,就是能够通过F35隐身战斗机,投送的B61战术核武器。
而此次的海基核巡航导弹项目,则更加的“擦边”。因为现阶段情况下,美国海军用于执行最多攻击任务的仅有“战斧”导弹。
那么核心问题就来了,如果中美或者俄美爆发局部战争,面对美国海军所发射的巡航导弹,究竟如何判断它所搭载的是核战斗部还是常规战斗部?
因此,对于中俄两国而言,接下来四年时间的核战略实际上非常明确,一方面是要大力反对美国将核武器“下放”的策略,阻止未来的常规战争成为“小当量核战争”的所有可能性;另一方面,便是按照原有的既定路线,大力发展本国的战略核反击力量。
因为就算美国这款导弹完成了部署,充其量也就是一款最大速度不超过1马赫的亚音速巡航导弹,对于现代化防空武器系统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拦截难度。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
更何况,单纯从技术水平上来说,美国目前的核武器依旧聚焦在洲际导弹之上,这些武器的服役年限普遍超过了30年,根本无法与东风17、“榛树”这样的先进核投送载具相媲美。这背后所体现出的一个事实,便是长期以来的去工业化,已经让美国的核力量和工业全面出现倒退,甚至已经达不到“堪用”的水平,实在与其超级大国的身份完全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