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军事领域,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中国成功研制出潜射海空无人机,其技术水平远远超越了美国PPT中的潜射无人机。
此前,美军还在构想在中国沿岸部署潜艇,从水下投放大批无人机,以空中蜂群战术突袭,妄图在解放军可能登陆台湾时制造阻碍。但没想到,中国已率先将这一构想变为现实,并且成果远超美军想象。《南华早报》的报道显示,中方试飞的无人机完成的任务,远远超越五角大楼为自身所构思的范围。
中国的这款潜射海空无人机由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研究人员联手开发,命名为 “飞翼”。其独特的可折叠翼设计是一大创新亮点,能够 “在单次旅程中多次穿越水 - 空气介质” ,大大提高了隐蔽性和生存力。“飞翼” 结合了水下高效潜航和空中敏捷性高的优势,在海洋侦察、监视、打击和攻击等军事领域拥有庞大的应用潜力。
对比美军打算使用的无人机,“飞翼” 的优势十分明显。美军无人机需通过类似鱼雷管的装置投放到水面,在水下毫无机动性,离开海面后只能在空中停留,更容易遭受攻击,且完成侦察任务后只能自毁或发动自杀式攻击。而 “飞翼” 的水下导航力格外出色,行进效率超越了大多数现有的跨介质无人机。它有 4 对旋转螺旋桨,可像人类手臂般翻转折叠,紧贴机身降低水阻力,尾部专用水下螺旋桨还能提供强大的推进及转向能力。到达水面时,能在汹涌波潮中保持直立姿态,展开 “手臂” 腾空而起,落回水面后机翼折叠,5 秒就能潜回水中。
那么,当中国潜艇装备这种 “飞翼” 海空无人机后,又会带来哪些显著影响呢?
首先,潜艇的侦察能力将大幅增强。无人机可执行广域侦察,提供实时情报,让潜艇无需过多暴露自身位置,大大提升了隐蔽性。其次,潜艇的通信能力得到扩展,无人机作为通信中继,帮助潜艇在潜航时与指挥中心或其他部队保持联系,极大地提升了协同作战能力。再者,无人机能精确定位目标,为潜艇武器系统提供更准确的目标数据,使打击效率大幅提升。在电子战方面,无人机可执行电子干扰、侦察等任务,增强潜艇的电子战能力和战场生存力。同时,无人机还能执行多样化任务,提升潜艇的多任务能力,也可替代潜艇执行高风险任务,降低潜艇和艇员的风险。并且,无人机在不暴露潜艇位置的情况下执行任务,进一步增强了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提供的实时战场信息还能帮助潜艇更好地掌握战场态势,做出更优决策。
中国潜射海空无人机的出现,无疑给潜艇装上了 “天眼”,让潜艇在作战中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相比之下,美军的相关设想还停留在 PPT 阶段,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优势已经十分明显。未来,随着 “飞翼” 海空无人机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必将为我国的海防安全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