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似乎把亲密关系变成了一项项数值去考核:颜值、身材、金钱、学历、情绪价值……如今的亲密关系不像从前,它变得越来越讲究“权衡利弊”,要做对的选择,一定不可以犯错,我们可以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或者问得再直接一些:如果你是被权衡利弊后抛弃的那个人,你能大大方方地接受吗?如何走出来呢?

其实严格来说,亲密关系里没有权衡利弊被抛弃这么一说。

当我们说权衡利弊被抛弃的时候,应该指的是亲密关系本应在双方之间流动着的感受交流,突然变成了支配和被支配的简单权力交流。

一方提出要求,另一方按照要求被审核,并且如果达不到,那你就要被我残忍地抛弃。

更令人窒息的是,这个要求的标准是他一人决定的,包括你有没有达到他的标准,也是他一人来决定的。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主观性的要求和判断,因为提出这个要求的人可以随时随地的改变它的评判标准。

今天他对你的标准是要身材好,于是你努力变瘦,明天他对你的标准又会变成要有钱,这时你是临时攒钱买房以换得审核通过吗?就算是你有了钱,他又说还不够怎么办?



所以这个问题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当对方在向你提出他的标准时,对方有没有给到你的感受更多的空间?

即,他可以有他的标准,但他依然会给到一份就算你达不到他的某些标准,你们也依然有在一起商量的余地。

例如你达不到我的预期这会给我什么感受,我的感受又会给你什么感受,我们可以怎么办?讨论这个“感受”才是亲密关系美妙的地方。

如果亲密关系变成了:我有一套标准,你如果达不到的话,对不起,这段关系我不需要了,我就要抛弃你,你被我直接优化掉了,你也不具有任何为自己感受表达的机会。

这里已经不是亲密关系了,这是对方在单方向对你简单粗暴地行使权力,它拒绝平等,拒绝属于人的感受的柔软表达。

1

亲密关系不是简单的权衡利弊

的筛选,更不是暴力的权力关系

权衡利弊,它在亲密关系里本来不是一个贬义词。

因为人在决定和谁恋爱结婚时,其实都在做着一套无法被清晰言说的运算系统,不然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人当伴侣,这不乱套了?

既然我们选择了某人,就意味着这个人身上就是存在着某些不可替代性,所以这个人其实一开始就是我们权衡利弊后做的选择。

只不过现在越来越多人认为爱情、恋爱、婚姻是可以只通过权衡利弊所决定的,而这个权衡利弊完全是一套类似计算机的数值运算过程,我爱谁可以筛选出来,我不爱谁也可以由我单方面决定,被爱的就通过留下,不被爱的就被抛弃……

可是,亲密关系里的权衡利弊和计算机运算还是有着不同之处的。

我们以为的权衡利弊是看颜值,身材,学历,情商,谈吐,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等等这些可以被量化的指标,是吗?

这些外在的条件确实是筛选的热门指标,得分越高的人在进行筛选的时候越好像就有底气,越不担心被筛掉,好看的人,有钱的人好像人们会下意识觉得他们更容易被选择。

但其实这里面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我们都希望亲密关系的选择具有确定性,所以会不断从具有统一标准的事情上下功夫:比如挣更多的钱,拥有更完美的身材,变得更好看。



也许这能让我们更成功,更富有魅力,但就亲密关系而言这套逻辑不完全适用,因为在亲密关系的选择过程中随机性更大。

我们确实会因为一些外在条件喜欢上很多人,但最终你选择和某个人在一起,往往是由颜值、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客观条件无关的一些因素决定的,也往往是那些东西促成了对方在我们心中不可替代性。

如果说要给这个不可替代性找一个精准的词去描述的话,可能“感受”这个词会比较贴切一些。

你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最终是在“感受”层面筛选着一些人。

这些感受有些可以被言语化,比如这个人好温暖,他好可靠啊,我和他在一起好幸福……可这些描述也验证了这些感受其实是很难被言语化的,我们只是尽可能找了一些和感受相近的词语去描述。

如果描述不出来就会容易变成“不管了,我就是喜欢这个人!”来表达我们想和某个人在一起的那种坚定感。

而且就算是出现一个性格、长相都与之相似的人,最终选择的那个人也很难被替代。

因为他带给我的回忆、情感、成长、碰撞出来的火花、甚至带给我的痛苦的这些“感受”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忘不掉一个人,也是由于和他在一起的那些感受让我们难以割舍。

颜值,身材,金钱归根到底是可替代物,你甚至可以找到一个更有钱的人。但是找不到一个能给你带来相同感受的人。



和一个人在一起,你会感觉到开心、感觉到你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当对方不满意你的时候你感觉到非常难过,你特别害怕自己被放弃,所以你会哭,你会生气,你不会给别人哭,更不会在别人面前失态,你只会为了他哭……

这些感受才是亲密关系里最动人的片段,也是让一个人、一段关系变得灵动鲜活的东西。

所以说就算是对方想和你分手,你要清楚,不是你达不到他的标准尤其是外在物质的标准——

而是你们在一起时的那些“感受”出了问题。

随着亲密关系的深入,人越容易变得不像自己,两人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因为他感觉到了一些特别陌生的感受,这些感受他不熟悉,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

这些不开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威胁性,威胁到自身的安全感,让自己感觉自己不够好,所以为了有确定感,人就会变得开始快速做判断,力所能及抓住一些外界确定的东西,尽管这些判断不一定对。

这个时候人为了获得掌控感变得非常容易给别人贴标签,比如他丑、他胖、他没钱、他情商低等等贬低式的要求就会上线。

随之而来的也是那我要找一个有钱的、身材好的、受欢迎的这种非常肤浅的比较,然后做出冲动的抛弃对方的决策。

这些比较在伴侣看来就是他在衡量我的价值,所以瞬间感觉到对方占领了高位在高高在上地审视我,而我像一个刚出厂的产品一样颤颤巍巍地等待考核,考核结果决定着我们接下来还能不能在一起,那我得好好表现啊!



看上去好像是那个开始计算的人是强大的,其实他内心非常不安,他不知道如何表达隐藏内心的悲伤,沮丧,无力,漠然,留恋,不舍。

于是亲密关系变得和真实感受的距离越来越大,人也会越来越感觉到面对未知感受的失控。

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把更多的标准例如伴侣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次口误揪出来挡在自己感受的前面。

所以亲密关系里没有对方权衡利弊后把我抛弃这个说法,包括我是对方权衡利弊的选择,其实都是人为了掩盖不知道如何表达和接纳自己未知的恐惧的感受。

同时,如果如果你认同了我是对方权衡利弊后的选择,无论这个选择是在一起还是分开,你其实也主动把自己客体化了,你不仅把自己客体化,你也把对方客体化了。

这种客体化会让你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不被爱的人抛弃来证明,但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和对方的主体性,你就会看到对方只是做了一个个人选择而已,而不会陷入我是没有价值的陷阱。

所以要破这个局,“感受”才是关键:

第一、用感受打破权衡利弊背后的权力差;

第二、用感受唤醒自己的主体性。



2

权力的反义词是感受

在亲密关系里当一个人开始完全像机器一样计算的时候,另一个人也会开始计算得失。

比如适合结婚吗,可以去投资吗——这个时候其实是两个人在争夺权力,谁能拿到那个更高级的审核标准。

权力的反义词不是平等,而是感受。

可以说权力什么都不怕,它唯独怕当被权力隔开的两个人开始表达各自的感受,那个时候权力就会消失。

当人在可能会被抛弃的情况下会激起应激反应,这时亲密关系由于双方都害怕表达感受就会沦落为权力关系:一个人是决定亲密关系最终走向的人,另一个人是被动的承受者。

然后大家都想尽力做可以决定关系走向的那个人,掌握权力的主导权。

神奇的是在亲密关系里,双方都认为对方经常在上位者坐着,包括要抛弃的人也是因为感觉到即将要被抛弃,所以才会主动抛弃别人。

没有人好奇过为什么亲密关系最终会变成权力差?

权力差的产生是触及到了我们一直保持距离的感受,比如被指责,被批评,被嘲笑,这些是我们的过往经历。



但这时我们习惯回避感受,否认感受,并且把对方想象为上位者,认为主要是对方带给我了我们这些危险的感受,其实不然,这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

所以当你遭遇被抛弃时,你可以通过打开你的感受,体会你的感受,通过感受来找到自己。当我们表达感受的时候是没有权力的上下的,因为感受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表达感受的权力和机会。

01

当你打开自己的感受的时候

你更会知道怎么样才能照顾好自己

感受是在替你说话。

告诉你不要深究是不是被抛弃,他到底爱不爱你,感受让你知道你自己才最重要的。

当你开始感受到,我这个时候好像感觉心理堵得慌,好像被喂了好多我不想吃的东西(意味着被抛弃就像吃了好多不爱吃的食物),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始注意日常饮食,通过让身体恢复,心情也会恢复。

02

你也会在打开感受的过程中

重新找到和对方的联结感

觉察感受会跨过外界的评价体系,让两个人在心灵层面继续在一起。

当你开始感受到难过时,你才会感受到他也在难受,虽然他是主动提出分开的人,他难道就不难过吗?他做了坏人,他难道不会自责吗?也许正是因为心中有说不出的苦,一个人才会单方向做决定。

而且,他说你是他权衡利弊后被抛弃的结果,最后给你罗列了那么多要求,也许这些标准是他列给自己,但可惜他自己达不到,所以才会转而开始要求你,向你发泄。

所以你们其实两个人在感受层面是一样的,平等的,亲近的,没有什么差异。

他并没有因为是主动抛弃的那个人就少受一些痛苦,而且这些痛苦还是滞后的,你们都在经历痛苦,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而已。



3

用感受找到自己的在这段关系里的主体性

决定是否能在被抛弃的过程中,走出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

这依然取决于你对他现在是什么感受。

不管他选择和你分开的这个行为,这是他的决策,这个决策也要他来负责后续相应的责任。

而你要觉察的是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是什么,因为你的感受才是属于你这个人可以主动抓住的部分,也能彰显你不同于他人主体性的部分。

比如你感受到留恋,不舍,思念,那这些感受在告诉你,你对他有多重要,他对你又有多重要,这个时候你才能通过“感受”有更多的对这段关系的确定感,找到你在这段关系的位置。

因为感受的出现,你会发现你不再是简单标签化的被抛弃者,你对他也是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人。

而且感受也是爱的近义词,当你在觉察感受的时候,你也会感受到你们之间依然存在着的爱,这些爱也是在现在艰难的时刻的一个支点,让你放下仇恨,卑微,转而用一种更广大的视角去看待你们的关系:

如果你爱他,那么他选择了别人意味着这是他的一个个人选择,你可以更好地祝福他拥有更好的人生,也感激和他的这场相遇。



如果你在面对一个让自己不好受的人依然用美好的感受祝福他,意味着你对世界的看法不会轻易因为他让你不好受了而轻易改变,也说明你在这段关系里的主体性不会轻易动摇。

同时你也趁着这个机会意识到,被抛弃这个行为也许勾起了我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似乎是我的人生底色,只要一遇到被抛弃我都会感觉到羞耻。

这些分辨哪些是我自己的感受、哪些是他带给我的感受的过程,也会让我们真的开始意识到原来他和我不一样,我也和他不一样。

他会让我受伤,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坏人,他也不是一个危险的人,我的那些感受也并不是危险的。

我们要相信,亲密关系是爱的交流,感受到的交流,爱是没办法用利弊来衡量的。

你选择一个人是因为你爱他,你不选择一个人是因为你在他身上暂时感受不到爱了,爱才是关系里的钥匙,而想要连接起爱,需要打开自己的感受,用感受去面对你爱的人。

就算是分离,爱依然存在,它会继续陪伴着你,度过接下来一个又一个春秋。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