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 月 21 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24 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在懿德楼二楼报告厅召开。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附属医院和二级学院的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重大科研平台首席专家、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代表、以及医护教职员工与学生代表等 300 余人参加大会。

总结大会上提到,2024 年,医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受资助项目数 837 项,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医学院校第一;新增创新研究群体 1 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5 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11 人、优秀海外青年科学基金 13 人、国自然重大/重点项目 30 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作以 「 聚力有组织科研 建设一流学科 」 为主题作 2024 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他指出,2024 年交大医学院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各项部署,以 「 共和国勋章 」 获得者王振义院士精神为引领,各项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顶层设计,用好具有交医特色的红色区位优势、身边榜样优势、交医系统优势和全员育人优势 「 四大优势 」;成立思政与人文教育教研部,统筹各方资源,协同推进大思政工作。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医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2024 年医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在上海市综合评价批次的入围分位列全市高校第一,全国单列招生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类录取分数线在 21 个省市位列第一,6 个省市位列第二;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成立改革专班,全力推动 「AI+医学教育 」 改革、研究生课程综合改革、「X+医学 」 培养模式改革、全科医生教培改革等 「 四项改革 」。

三是扎实推进基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医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医学院现有国家级平台 15 个,其中 2024 年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 2 个;省部级核心平台 48 个,其中 2024 年新增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4 个。打造了一大批面向前沿科技,对接国家战略的创新平台、交叉平台和专科学院学院平台。

四是科研项目保持领先水平。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医学科技前沿,不断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引领性科学研究。2024 年,医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受资助项目数 837 项,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医学院校第一;新增创新研究群体 1 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5 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11 人、优秀海外青年科学基金 13 人、国自然重大/重点项目 30 项。

五是科技创新取得累累硕果。2024 年医学院系统荣获 2023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 项,其中创新团队(一等奖)1 项,2023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14 项,其中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1 人,一等奖 7 项,2023 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9 项,其中一等奖 1 项,2024 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 7 项。

六是高影响力论文层出不穷。2024 年医学院系统发表了一大批高影响力论文,科研质量取得全面提升,在 SCIENCE、NATURE、CELL、JAMA、NEJM、BMJ 等正刊上发表 10 篇重磅科研成果文章。

七是科研成果转化提质加速。成果转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进一步打通转化堵点,创新成果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4 年,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合同数 654 项,合同总额 5 亿元,位居国内医学院前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类转化合同 83 项,转化合同金额 2.58 亿元。

八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坚持育引并举,新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 2 人,入选国家级人才 41 人;建设完成 8 个战略创新团队、20 个重点创新核心团队;持续举办第六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高质量完成上海市教委优才揽蓄计划,集聚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打造顶尖人才汇聚高地;

九是医疗服务体系取得进展。医疗整体效能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全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08 项,其中 2024 年新增 8 项。

十是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学科高水平建设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已有 4 个学科进入 ESI 千分之一学科,临床医学保持全国第一;在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中,交大医学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范先群随后从有组织科研、一流人才和一流学科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交大医学院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进一步强调,医学院要始终坚持 「 四个面向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坚持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要持续完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开展医工交叉 「MD+PhD」 双学位人才培养,完善 「X+医学 」「 医学+X」 人才培养计划,加速开展 「 人工智能+医学教育 」。要聚力有组织的科研,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统筹布局,从 「 自由生长 」 向定向培育转变;加快推进学科交叉,夯实科研基地内涵建设,注重对重大科技成果和高等级科技奖励的提前布局和统筹策划;加大对科研平台和科研院所的考核力度,引导科研平台激发创新活力。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实施 「 人才强院 」 战略,通过 「 双百人计划 」、战略核心团队和重点核心团队建设、博士后招生计划和破格晋升计划,加力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做大做强人才队伍以及海外科研合作,增加合作论文数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医学领域万分之一学科突破,深化学科布局,推进建设国际一流的临床学科、国际声誉的 「 大基础 」、世界知名的 「 大口腔 」;建设深度融合的 「 大药学 」、特色显著的 「 大护理 」、全球视野的 「 大公卫 」。

最后,范先群提出 2025 年交大医学院要加强统筹规划,聚焦重大慢病、脑科学、肿瘤和衰老等领域,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一是加强平台建设。搭建 「 有组织科研 」 基地平台体系,加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举措;加强基地内涵建设,建立分层分类考核制度,促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建设医学公共技术平台、实验动物平台、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同时,加强临床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临床研究能力;推动国家级医学中心建设;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调研,提升学科解决疑难杂症和危急重症的水平;全力申报新增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平台。

二是夯实项目建设。要系统挖掘现有潜力、着力提升项目质量、重点突破重大项目。前置申报过程,超前部署,全链条跟踪人才的成长;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把关标书质量,提升申报效率;采取有力措施,激活内生动力,促进重点项目申报;早期重点培育、谋划辅导,提升人才项目的竞争力。

三是聚焦人才培养。聚焦顶尖人才,全力以赴做好院士增选的各项准备工作;坚持育引并举,构建以战略科学家和国家级领军人才领衔的 「 大人才 」 高地;聚焦 「 基础关键科学问题 」 和 「AI+」 方向布局,打造高水平交叉人才团队;完善人才评价,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 PI 考评和流动机制。

四是推进学科建设。深化与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和交大人工智能学院的合作共建模式,整合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势资源,建设医学人工智能机构。制定万分之一学科突破计划。聚焦临床科研热点,布局 AI+Medicine 等研究前沿;完善人才评价制度,鼓励全方位参加国际临床研究合作与指南制订;参加国际化整合式推广,主动传播交医临床研究成果;构建学术论文机构知识库,展示交医学者科研成果。

五是提升校园治理。全面深入做好 「 十四五 」 总结,梳理任务完成度,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切实的改革举措。成立医学院 「 十五五 」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力以赴做好 「 十五五 」 规划编制。实施浦东校区搬迁启用方案,确保今年 9 月顺利启用;黄浦校区赓续医学院百年发展传承,打造成高水平研究平台高地、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高地、文化建设高地;海南国际医学中心着重在海南专项研究生培养、医学科研与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统筹协调协作医院等方面重点发力。

六是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医学院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医学院高校党建工作和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把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办学办医治理体系,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奠定坚实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