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我是济南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民警,您是不是刚接了一个客服电话,那是诈骗不要相信。”

“您好,您是不是点了一个链接,要求垫付资金返利,那是刷单诈骗,不要相信。”

大年初三,济南市公安局反诈中心,200多平的大厅内,电话叮铃铃作响,接打电话的声音不断;成排的电脑屏幕上,预警信息不停跳动;值班民警盯着一张张便签纸上的银行卡号进行着止付……

置身其中,无形的战场,具象化起来。

与诈骗分子博弈对抗,抢先一步找到潜在受害人进行预警劝阻,是反诈防骗的关键一环。

在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预警专班负责人刘兆戈看来,他们的职责就是在无形的战场上,与电诈分子“抢人”,早一秒就可能阻止一场骗局。

上午10点多,屏幕弹出了一条预警信息:市民张明(化名)正与疑似冒充某平台客服的诈骗分子通话,情况紧急。

这条信息立马引起了刘兆戈和同事的警觉。他们判定,这是一条高危预警信息,需立马介入劝阻。

预警信息分为四级:紧急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如果判定为高危预警,也就意味着市民正在被骗,但还未发生转账,比如已经下载了涉诈软件或者正在与电诈分子进行长时间的通话。

高危预警,需要预警专班更快速地进行预警劝阻,但可能会面临被电诈分子故意拖延占线,电话打不进去的情况。犹豫不得,反诈预警员迅速拨打了张明的电话。此时,大厅的氛围变得紧张起来。

电话的另一头,张明的手指正敲击着手机屏幕,一步步按照骗子的指示输入银行卡信息和密码。千钧一发之际,96110的电话打了进来。

原来,诈骗分子自称是某平台客服,称张明开通了“百万保障”服务,每个月会扣除高额费用,若不及时取消还将影响个人征信。他慌乱之中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指示一步一步下载了一款屏幕共享的软件,就在按照指示进行最后一步时,被预警专班打来的电话劝阻了操作。

经过预警员详细的反诈知识讲解,张明这才醒悟,自己差点陷入一场骗局。

挂掉电话,刘兆戈和同事们悬着的心稍稍放松,很快便投入了新一轮的预警劝阻。


不过,预警劝阻也并非一帆风顺。“劝醒难”困境一直存在。

让刘兆戈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有市民陷入投资理财骗局后,反诈中心、派出所的民警对其的劝阻长达半年。可对方仍然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持续往里投钱,甚至认为民警阻碍其发财,将接触的派出所都投诉了一遍。最终,这名市民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后报警求助。

当前的跨境电诈犯罪形势严峻复杂,诈骗手法加速翻新,是导致“劝醒难”的重要因素。

“从近几年接触的电诈案件看,当前,跨境电诈等犯罪组织呈现新形态,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呈现公司化运作模式,以前的零散、点状式的诈骗团伙越来越少。”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七大队中队长李鹏告诉记者,相对应的,无论是从打击还是预警方面,反诈工作都面临着挑战,需要适应新形势,完善工作机制。


“像前些年,春节期间几乎是没有电信诈骗的,这是骗子们一年‘难得’的休息时间。但现在,电诈形成产业链、公司化运作后,春节会比平时少一些,但也并不消停。”刘兆戈介绍,“根据我们的统计,整个济南市,去年一年共打了73万预警电话,平均一天要打1500个人工电话。”

“在以前,一天下来,预警员的嗓子都能打冒烟。如今,随着反诈技术的进步,一些被判定为低危的预警信息,后台会自动发送信息或者由机器人自动拨打提醒电话,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下午5点,数据显示,预警专班共接收处置预警信息809条,其中紧急高危预警信息21条,中心处理12条,下发有关分局9条,机器人外呼1026条。

反诈工作并不因春节而停下脚步。

根据公开消息,截至去年12月17日,全省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1200余万人次,避免群众损失28亿余元。

(大众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