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攻防战,位于顿涅茨克西南部的顿巴斯地区俄军基本控制库拉霍沃作为乌军在南顿涅茨克地区最大的城市据点,不仅是连接顿巴斯各地区的交通枢纽,更是乌军重要的军事物资补给中转站。

战前,乌军在此投入大量工程力量,构建多层防御工事体系,包括混凝土掩体、地下工事及反坦克壕沟等设施,形成一个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

自2024年9月开始,俄军对库拉霍沃发起总攻。战役初期,俄军采取"铁钳"战术,从东西两翼展开包围态势。经过持续的军事打击,俄军逐步切断库拉霍沃与外界的联系,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截至目前,除热电厂区域仍有乌军"霍尔蒂察"部队负隅顽抗外,城市主要区域已落入俄军掌控。

驻守库拉霍沃的乌军正规部队伤亡约1.2万人,另有3000名外籍雇佣军伤亡。在装备损失方面,乌军失去约3000件各类武器装备和军事机械,包括装甲车辆、火炮系统及防空设施等。

在库拉霍沃战役中,俄军将作战单位细分为班级甚至更小规模的战斗小组,每个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这些小规模作战单位机动性强,能够快速适应复杂的城市地形。以"尤日内"居民区的攻坚战为例,仅用两个5人小组就完成对20栋高层建筑的清理任务。

在具体战术执行中,俄军数个突击小组同时从不同方向对目标发起进攻,相互策应配合。一旦某个方向取得突破,其他小组便迅速跟进,扩大战果。这种战术既减少己方伤亡,又提高作战效率。

当遭遇坚固防御工事时,突击组不会盲目强攻,而是精确标定目标位置,为后方的炮兵、航空兵和无人机打击提供精确坐标。此外,俄军还创新性地改装TM-62反坦克地雷,将其用于摧毁乌军的防御据点,这种战术创新充分体现俄军在城市作战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尤日内"居民区一栋15层高楼的清剿行动中,"拳击手"突击小组遭遇严重伤亡。该小组原有5名成员,在清理至第8层时,遭遇乌军狙击手火力打击,造成2名队员阵亡,另有2人受伤。危急时刻,剩余3名队员没有选择撤退,而是采取更为大胆的行动。

这3名俄军士兵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巧妙利用建筑内部结构,采取"蛙跳"战术快速推进。他们通过投掷闪光震撼弹制造混乱,随后突入单元门口。当时藏匿在高层建筑内的11名乌军士兵竟在看到俄军后立即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这11名乌军士兵分别来自3个不同的作战单位,他们在前线指挥系统遭到破坏后失去有效联系。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导致战斗力大打折扣。这些乌军士兵已经连续作战超过72小时,疲惫不堪,再加上弹药补给迟迟未到,严重影响他们的战斗意志。

截至2025年1月11日,仅在"尤日内"居民区,就有超过50名乌军士兵选择投降。

库拉霍沃位于顿涅茨克以西约30公里处,控制着通往扎波罗热地区的主要陆路通道。

对俄军而言,控制库拉霍沃带来多重战略优势,2024年期间,乌军从库拉霍沃方向向顿涅茨克发射超过5000枚各类炮弹。随着该市被俄军控制,顿涅茨克的安全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

在此次战役中,俄军成功突破乌军构建的三道防线,其中包括"纵深达800米的混凝土掩体群"和"全长15公里的反坦克壕沟系统"。这种攻坚能力的提升得益于俄军在装备使用方面的创新。俄军首次在实战中运用改良版的ТОС-2重型火箭炮系统,该系统能够在3分钟内对1平方公里区域实施饱和打击。

俄军广泛使用"蜂群-蚁群"联合作战模式。这种模式将无人机集群与地面小型装甲车编队相结合,大大提高战场感知能力和打击精度,在库拉霍沃战役中,俄军的精确打击成功率超过85%,远高于去年同期的60%水平。

仅在库拉霍沃战役中,乌军就损失相当于3个机械化旅的兵力,由于西方国家军事援助的放缓,乌军的装备补充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第四季度乌军获得的军事援助物资仅为上一季度的三分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