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防科委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田昌炜

坚持如中地区反“清乡”战斗片段

田昌炜

自一九四O年郭村、黄桥成斗后,我新四军创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这个地区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日寇拼命地争夺,疯狂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扫荡”“清乡”,都被我苏中地区军民所粉碎。日寇不甘心失败,从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开始,又集结重兵对通(南通)、如(如东)、启(启东)、海(海门)四县进行“实验清乡”,妄图得手后,即对苏中实行全面“清乡”。四县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战,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奋战一年六个月,取得了反“清乡”的胜利。我当时在如东县警卫团七连担任政治指导员,这个连在一九四二年秋天随主力七团三营地方化后,就在如中地区坚持斗争。事过四十年的今天,回忆这段历史,对于学习领会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继承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仍然是十分有益的。

针锋相对反封锁

“清乡”一开始,如中地区日寇从各个据点一齐出动,日夜不停地在“清乡”区反复“扫荡”“围剿”,同时对“清乡”区外围实行严密封锁。南起长江边的天生港,北到丁埝镇,再向东经掘港镇至东海边,敌人依据城镇据点,沿公路、串场河设置了层层封锁线,妄图把如中地区与外界彻底隔绝,完全扑灭控制长江咽喉的这块牛角尖地区的抗日怒火,建立牢固的侵略奴化统治。因此,反封锁斗争当时就成为我们反清乡胜利与否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敌人的封锁,开始是用武装汽车在串场河上不停地巡逻,步兵徒步或乘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巡逻,并在公路和串场河两侧不断进行武装搜索。我们七连奉命和兄弟连队及民兵一道,进行武装的反封锁斗争,有时参加几百人的大部队行动,有时以排、班、小组为单位,重点在双甸至岔河之间的十公里地段内不断袭扰打击敌人。部队和民兵统一行动,英勇作战,常常把敌人打得蒙头转向,有时敌人的汽车被炸毁;有时敌人在公路上得意忘形地行走,不一会就拖着死尸垂头丧气地往后逃跑;有时我反击枪声一响,敌人未及逃跑,就惊叫“四老爷饶命”(注:“四老爷”指新四军),乖乖地当了俘虏。

接着,敌人又沿公路修筑铁丝网或一人多高的竹篱笆封锁墙,以设置障碍物对我进行封锁。对此,我们七连和兄弟部队、民兵以及人民群众一道,采用剪断、砍倒、拔除等彻底破坏的办法进行反封锁,有时,敌人抓来民夫修筑封锁墙,民兵就趁机混入民伕队伍。只要我们枪声一响,混进去的民兵就趁机呼喊:“新四军来了,快跑啊!”群众一下子全跑光。有时,敌人忙了几天刚建成一段封锁墙,我军民一个晚上反击,就将其彻底破坏。如此反复照办,敌人修了我破坏,敌人再修我再破坏,进行了三个多月拉锯式的斗争。当此紧张激烈之时,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遵照地委和军分区的统一号令,数万军民一起出动,把整个地区东西南北封锁线上的封锁墙全部推倒,一把大火将所有竹篱笆烧光。军民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拍手呼欢,鬼子、汉奸吓得目瞪口呆。

日寇在我军民坚持斗争面前,屡遭惨败,只好在公路边缘大修三四米高的封锁碉堡,每隔两三里修建一座,碉堡之间四五百米处设一个检问所。碉堡里驻伪军,检问所里由伪军自卫队看守,敌据点和碉堡之间有鬼子和伪军定时巡逻,晚上还将运河渡船和来往民船统统拉进据点看守起来。敌人吹嘘“这样一来,新四军就是插翅也休想飞过串场河”。可是,这只是敌人的梦想,敌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修起来的碉堡,被我军民巧施计谋毁掉了。有时碉堡才修好,刚刚驻上敌军,被我军民迅速攻克,放火把炮楼烧个精光,敌人只好重修。仅在双甸与岔河之间的十公里地段内,我们就和敌人“拉锯”了一年多,敌人才在双甸据点以东二三里处建成了一座封锁碉堡。但是,就在这个新建碉堡和双甸据点敌人的鼻子底下,七连多次利用日伪巡逻的间隙,在当地民兵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从内河抬来小木船,顺利地越过串场河——这道敌人认为最可靠的“封锁线”。

在“清乡”区外围痛歼敌伪

日宼为强化“清乡”,又在“清乡”区的西侧和北侧各划了一个“清乡”区的外层包围圈。在北侧,他们沿如皋、海安、栟茶、丰利坝环形公路沿线的据点集结重兵,频繁地在这块方形包围圈内进行“扫荡”。我军指战员识破敌人的阴谋,领会了上级意图,决心在这一地区多反击、多歼敌,拖住敌人机动作战的兵力,既可以震撼敌人的整个“清乡”区,也可以保卫我苏中根据地的南北东西通道,在如东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党政军民齐动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杀敌竞赛。区游击连基干民兵做到区不离区,乡不离乡,到处摆开杀敌的战场,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我们七连多次参加战斗,和兄弟连队配合,在南、北、东线公路附近多次伏击敌人,参加过对丰利坝、柴湾等敌据点的攻坚战和多次反“扫荡”战斗,全地区的人民战争,打得敌人寸步难行,敌人一出据点就要挨打,吓得伪军不敢下乡,鬼子不敢到中心区乱闯,大队伪军在公路上行军都提心吊胆;驻守在城镇小据点的日寇感到四面楚歌,惊恐不安。

一九四四年五月的一天早晨,栟茶据点出动了一百多鬼子和二三百伪军,突然向根据地中心区小缪庄、太平庄一带“扫荡”。七连与兄弟部队两个连果断迎击,打了一阵,发现敌人数量多,分左右两侧向我迂回,我们迅即分为几路边打边退,牵着敌人鼻子跑了四五里路。愚蠢的敌人扑空后,又折回南北方向,当进到巴齿林村时,碰上头天晚上刚从苏中二分区回来的我主力七团。敌人疯狂地展开进攻,我七团英勇还击,近敌肉搏,激战两个多小时,除二三十伪军漏网外,全部被我歼灭。七连听到我主力七团和敌人打响以后,迅速接近战场,向一群鬼子奋勇冲击。敌人无法阻挡,向西南方向夺路逃窜,我连跟踪追击,一口气追了四五里地,在一块田边长满一米多高蒿草的两座大坟包的地方,围住了六个敌人。为了活捉这六个鬼子,我们大声喊话劝降,但是鬼子耍起武士道精神,挥舞刺刀顽抗,绝不投降。我们迅速冲上去,生俘鬼子一名,其余全部被击毙。

巴齿林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敌人。这次战斗胜利和如中地区许多次的战斗胜利,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同时,也显示了我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体制的作战能力,是克敌制胜、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的有效手段。

出奇制胜惩敌奸

日寇对我苏中四分区的“清乡”,是在江南“清乡”的其础上做了充分准备的,它专门训练了个小林师团,一个宪兵大队,训练了大批特工人员,组成了一支有一万多人的“清乡”队伍,鬼子出动时以二三十人为一队;都身着便衣,携带可装刺刀的“九六式”轻机枪和掷弹筒等轻武器。鬼子和伪军联合行动,逐村逐屋、挨路挨户地搜捕,日夜不停地“清剿”我抗日军政人员,到处横冲直撞。汉奸、特务充当日寇的走狗,查户口、抽壮丁,编保甲、组织伪自卫队,搞奴化宣传,强征苛捐杂税。日寇的“清乡”,是在“合围、扫荡、清剿”失败后采取的最毒辣的一招。军事上,他们运用了所有的侵略战术,政治上,他们耍尽了侵略统治的花招,残忍的法西斯本性驱使着他们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日宼疯狂地“清乡”,把这块富饶美好的江海平原蹂躏成了:

白天路上无行人,

晚上村庄无灯光;

亲邻相见无笑颜,

日日夜夜心惊慌。

到处死一般寂静,

到处像监狱一样;

日寇疯狂逞暴行,

人民记不完血泪帐。

这是一首控诉日寇凶恶的民谣,血泪斑斑,伤心惨目。然而,敌人的暴行,永远压不垮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苏中地区军民。在反“清乡”极端困难的时刻,人民群众心向共产党,掩护人民子弟兵。民兵和人民群众相依为命,在区委和区政府领导下,积极参加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反“清乡”斗争,炸毁其碉堡,破坏其交通,锄奸灭敌,不断袭扰打击日寇,维护社会治安,保卫革命政权。敌人的暴行更进一步激发了部队指战员对敌人的仇恨,为了捍卫民族独立,我们曾在这块地区多次打击日伪军的“扫荡”,消灭鬼子汉奸,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可爱的家乡。这期间,七连先后五次奉命挺进到“清乡”区里活动,惩罚打击敌人,其中较大的战斗如:

一九四三年八月的一个夜晚,我连三排秘密渡过串场河,穿插到双何、汤家园之间,在一条大路西侧的一家独幢民屋内隐蔽。第二天下午一点多钟,双甸伪军一百多人沿大路向汤家园方向进发。三排抓住敌人的后尾突然出击,敌人遭我袭击,拼命夺路南逃,我们猛追了一里多路,撂倒了几个敌人,还微获了六辆自行车、弹药等物资。战斗打响后,双甸的敌人第二梯队赶来与我担任掩护的半个班打起来,接着汤家园据点的敌人也跑步赶来。我见目的已达到,即迅速撤出战斗。增援的敌人赶到现场时,气急败坏地乱打枪炮、吆喝搜查,放火烧民房,但是,他们只能同瞎子一样,大白天也发现不了我们的去向。

一九四三年冬天的一个晩上,团首长亲率特务连和七连越过封锁线,挺进到汤家园西三里公路的北侧,在几幢民房大院内埋伏,第二天,太阳刚出地平线,汤家园据点出动大批伪军押着民伕沿公路走来。敌先头部队一进入我伏击地区,我两个连猛烈出击,把敌人压到公路南侧的一条小河沟边,迅速全歼了敌先头部队,生俘伪军三四十人。这时,敌后续部队向我们涌来,一部分向北迂回,妄图切断我军向北的退路。我两个连组织还击,摆脱敌人。下午五时又狠狠地打击了一股鬼子,就向新的目的地转移了。

日寇为了堵住双甸、岔河之间的“清乡”区与北面我根据地的联系通道,又在串场河南二里的肖家场池增设据点,修建碉堡,并修了一条专用公路向南直达汤家园大据点。敌人花了半年多时间才建成这个据点,但也无法阻挡我南来北往的交通联系和胜利的反“清乡”斗争。到了一九四四年八月的一个晩上,我军下定决心收拾这伙敌人。团首长亲率特务连和七连三排,越过封锁线,迅速包围了肖家场池敌据点,我连一、二排阻击汤家园据点可能增援之敌,我渡过河道后,迅速插到肖家场池南边的公路上,连、排干部察看完地形,决定以伏击战来完成打援任务。连长带三挺轻机枪进行正面阻击,其他连干部带领一、二排在公路西侧二十多来远的一家独幢民房和附近的黄豆、玉米地里埋伏。攻击敌据点的枪声打响以后,汤家园据点的敌人果真增援来了,他们来势汹汹,一出据点就疯狂地乱打三八机枪和掷弹筒,嚎叫着沿公路冲来。“跑啊!”“快冲啊!”的叫喊声和脚步声越来越近,我战士们屏住呼吸,等待着歼敌时刻的到来。突然,我正面阻击的枪声大作,机枪子弹向敌人猛扫过去,埋设的地雷接连爆炸,紧接着,我一、二排的勇士们,在排、班长们率领下,双手紧握着雪亮的步枪刺刀,勇猛地向敌人冲去。刹那间,刺刀拼杀声,手榴弾爆炸声和“缴枪不杀”、“新四军优待俘虏”的喊话声响彻大地,刀光剑影划破天空。冲击中,我一侦察战士与迎面扑来的一个敌人急促相遇,两人紧紧扭抱在一起。敌人用枪托猛击我战士的腿脚,我战士一手紧紧抱住敌人,一手用短枪狠击敌人头部;几经撕打,两人一起跌倒在地,继续抱着翻滚,在这生死关头,幸好我另一战士赶到,对准敌臂部猛刺一刀,击毙了这个敌人,从这个敌人身上缴获德国新造快慢机和英制步枪各一支。类似的各百奋战,英勇顽强,团结歼敌,白刃肉搏血战的情景,在这次战斗中就出现了好几起。激战三四十分钟,将进入我伏击圈内的伪团长朱开聪亲自带领的双枪特务连近百人全部歼灭(只有朱开聪被我刺伤后潜逃)。接着,二排长带一个班又尾追敌后续部队一里多路,残敌如惊弓之鸟,再也不敢妄动了。过了一会,我攻击肖家场池据点的阵地上响起一片政治攻势的喊话声和刚捉到的俘虏的劝降声,接着又传来一阵猛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困守在肖家场池据点的两个伪军连全部被我歼灭,炮楼被我烧毁。这时,东方刚刚发白,战士们背着新缴获的武器,押着一百多个俘虏离开战场,大家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议论,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只用几个小时就彻底摧毁了这个敌据点,吓得双甸、岔河据点的敌人相距这么近也不敢前来增援。这次战斗的胜利,是日寇在如中地区的“清乡”走向彻底失败的一个缩影。

一九四四年夏季以后,通、如、启、海四县的军民,都先后开始对敌发起全面反击,伪军见大势已去,也纷纷反正过来。历时一年半之久的日日夜夜紧张激烈的“清乡”与反“清乡”斗争,以我们取得巨大胜利和日寇失败而告终。

坚持如中地区的抗日斗争,使我们亲身体会到:斗争是十分艰苦的,胜利来之不易。胜利的取得,是靠党的正确领导,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进行人民战斗和军民团结战斗的结果。从军事上说,建立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体制,实行精兵简政;提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口号鼓舞斗志;培养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训练部队既能在集中情况下作战,又能在分散情况下作战的本领;从战场实际情况出发,掌握敌人的规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我之长,击敌之短,打歼灭战;在客观情况许可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这些思想原则,都是夺取胜利的重要因素。

反“清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选自《华中抗日斗争回忆 第二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