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多家重要的欧洲媒体上,专家们正在探讨欧盟应如何应对新一届特朗普政府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让欧洲再次伟大”
意大利《晚邮报》消息,近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桑德布(Martin Sandbu)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应对特朗普式的侵略,欧盟最好的选择是借机实现自身的复兴。
这名来自挪威的记者明确使用了“Make Europe Great Again”(让欧洲再次伟大)这一表述,并探讨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特朗普重返白宫,是否会成为推动欧盟变革的契机?
桑德布首先指出,当拜登政府拨款扶持本土绿色产业时,欧盟曾一度陷入恐慌,担忧自身竞争力受挫。而如今,特朗普承诺推翻这些政策,回归化石燃料时代,欧盟再度感到忧虑。在桑德布看来,恐慌无济于事,欧盟应当把握这一局势带来的机遇。
长期以来,欧盟依赖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一直受到特朗普的抨击,认为其加剧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同时,这一模式导致欧洲资本大量流向海外,而欧盟内部的资金需求却被忽视。因此,当前正是重新审视这一模式的良机。
桑德布建议,欧盟应借鉴对华政策的经验,采用“降低风险,而非脱钩”的策略。
例如,德国基民盟(CDU)领导人弗里德里希·梅尔茨已明确警告,那些依赖中国的企业需自行承担供应链动荡的风险。桑德布认为,这一思维同样适用于欧盟与美国的关系。
·“能否借机挑战中国的领先地位”
在国防领域,特朗普敦促欧洲的北约成员国增加军费开支,短期内或许会促使欧盟加大对美制武器的采购。但桑德布认为,从中期来看,这一趋势将为欧洲军工企业带来稳定需求,尤其是在各国政府能够统一标准、联合采购的情况下。
能源领域的逻辑类似。特朗普希望欧盟进口更多美国液化天然气和石油,而最快的实现方式便是全面制裁俄罗斯的化石燃料采购。然而,由于部分亲俄成员国的阻挠,欧盟内部难以形成统一立场。对此,桑德布建议,欧盟可借助特朗普的影响力,向其强调正是他的“粉丝”——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在妨碍美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此外,特朗普政府可能收紧移民政策,尤其是针对高技能人才。这为欧盟提供了契机——若能优化自身的人才政策,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环境,欧盟有望成为全球高端人才的首选目的地。
与此同时,若美国在绿色转型、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领域放缓步伐,欧盟则可借机在全球范围内挑战中国的领先地位,还能兑现自身的气候承诺。
不过,尽管桑德布的论点逻辑清晰,但从理论到实践仍路途遥远。在欧盟内部,反移民情绪持续上升,对《绿色协议》的抵制也在加剧。
在国防投资方面,成员国立场不一。例如,尽管北约要求军费支出占GDP比重至少达到2%,特朗普甚至提出将这一标准提高至5%,但意大利的军费开支仍维持在1.5%左右。
·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和莱塔的建议
桑德布总结道,欧洲应听从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忠告——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外交事务》杂志的经济学家埃里克·琼斯(Erik Jones)和马蒂亚斯·马蒂斯(Matthias Matthijs)则认为,欧盟真正需要担忧的,是其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他们指出,各成员国在税收、养老金和破产程序等方面的规则差异,限制了跨国投资的意愿。大量资本要么滞留在本国银行体系内,要么进入流动性更强的美国市场,从而削弱了欧盟的整体投资效率。
他们提到了两份报告——去年4月由意大利前总理莱塔向欧盟递交的《单一市场改革报告》,以及去年9月由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撰写的《欧盟竞争力报告》——均警告称,欧洲经济的相对衰退已对欧盟的生存构成威胁。
两份报告均强调,欧盟必须加大对研究、创新和新技术的投资,以扭转这一趋势。此外,唯有让欧盟内部投资变得更加便捷和更具吸引力,而非将资金闲置于储蓄账户或流向海外市场,欧盟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关键十字路口”
同样,这两份报告的政治现实并不乐观。欧盟委员会权力有限,反欧势力持续崛起,法德内部的政治复杂性进一步阻碍了改革的推进,使得许多建议难以真正落地。
琼斯和马蒂斯警告道,欧盟正站在关键十字路口:“如果欧盟领导人能拿出政治决心,落实报告中的建议,欧盟或许能够打造一个更强大的单一市场,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实质性影响力。否则,欧盟的工作岗位、投资和创新将流向美国和中国,生活水平也将随之下降。”
文章最后写道,欧盟总是在危机中找到突破的机会。那么这一次,能否再次迎难而上?
(意烩原创,翻译:莎莎,编辑:舒廖,图片来源:Pixabay网,转载请注明意烩:oushit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