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连日来,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组织在保护区周边村寨开展了“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以发放宣传手册、摆放展板、悬挂条幅等方式,向群众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等相关知识。向游客和群众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保护好湿地就是保护好我们休戚与共的环境”这一意识深入人心。


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保护湿地、共筑未来”


“湿地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尹求白说,“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所以一直以来,湿地也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近年来,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积极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减缓沼泽化进程,扩大湿地生态空间。用各种方式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建设北海湿地气象观测站、水质监测点,为北海湿地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无人机、视频监控、遥感调查技术结合地面实地调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有效防控;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


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管理科科长邵一钦介绍,通过一系列保护举措,恢复了2650亩湿地,全国罕见的半泥炭“浮毯型”沼泽草甸在北海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莼菜分布区域从原来的3亩扩大到现在的1500余亩,成为全国种群规模最大的野生莼菜原生境保护点。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从159种增加到331种。邵一钦说:“从监测情况看,北海湿地现在的鸟类已经由125种增加到222种,两栖类由17种增加到23种,爬行类由23种增加到26种,鱼类由6种增加到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紫水鸡的数量由2016年的84只,增加到现在的212只,并由候鸟变成了留鸟。我们还陆续监测到国家I级保护动物、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鹗、靴隼雕、白头鹞、棕背田鸡等。”


“我觉得北海湿地平日里做的宣传非常到位。”湿地附近海口村村民杜平说,“湿地工作人员常常到社区、学校、集市进行科普宣传,现在我们都知道,保护好北海湿地,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青山绿水。”


扎实的保护工作,让腾冲北海湿地“旧貌换新颜”。2021年,北海湿地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2022年被列入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创建基地,入选云南省林草科普基地、云南省绿美河湖典型标杆对象。

大年初五到北海湿地游玩的游客孟晓阳说:“我老家是甘肃的,在腾冲已经定居生活了十多年,北海湿地我年年都要来,我想用20个字赞美这里的景致——绿树成荫、山清水秀、景致婀娜、碧波荡漾、云卷云舒。”


“在保护好北海湿地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既发挥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又带动了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前,北海湿地年均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余万元。”腾冲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尹求白说,“根据我们了解的数据,湿地周边群众依托生态旅游发展各种特色农业及服务业,居民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万元。”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杨焱淼 瞿粲 康都 摄影报道 视频由腾冲融媒提供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郭毅

终审 编委 陈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