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费翔在宣传新电影《封神二》的时候说:

“今年是第一年,我……家里没人了,所以我特别高兴……跟我的《封神》家族……一起过这个年……”



看文字,你可能很难体会到费翔说这30来个字,是多么的艰难。

但他却需要数次停顿、长时间哽咽、最后还要挥拳给自己加油,才能勉为其难地说出“一起过这个年”。



现年64岁的费翔,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了任何一个亲人。

他姐姐,25岁就癌症去世了,父亲于10年前去世,最后一个亲人是母亲,去年5月份也去世了。

“孤独”二字都无法形容他了,只能用“孤零零”来形容。

33岁的我,看到64岁的费翔,似乎一眼就看到了30年以后的自己。

孤独吗?

人们经常讲的那些孤独,什么自己一个人过年、没有亲人、病了没人照顾、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别人阖家团圆我就一个人——这些,我都不害怕。

但我害怕绝望。

费翔用尽全身力气说出的那30来个字,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绝望。

我现在33岁,离异,没有孩子,虽然我长年累月的独居,但我还想着挣点钱,改善一下家庭的生活,让父母不再那么劳累、少操点心;想做出点成绩,让父母也稍微自豪一把;要是能力再大一点,也帮一帮兄弟姐妹……

可是,将来的某一天,我的父母成神归天、深埋九泉,兄弟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甚至孙子,那时候的我,将为什么而活?为谁而活呢?如何生活呢?

我不知道。

原本我以为我知道——为自己而活。



可是,当我过年回家,看到村里的后山上,新坟已经长满山头,村里我爷爷奶奶那一辈的老人,几乎已经全军覆没,就连我父母这一辈的人,好些个都已不辞而别。

再加上,过去那些年,哪怕我爷爷奶奶已经过世,但每年叔叔伯伯们在春节都会聚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好不快活。

可是今年,二伯已经去世,我爸、我大伯、我叔叔,都没有去参加家族的聚会,只剩我们这一代的几个男的,几瓶啤酒都没喝完就已散伙,有人要忙着去打麻将、有人要忙着去奶孩子、有人一杯酒都没喝完媳妇已经打了十几个电话了……

即便是在一起喝酒的那一两个小时,言谈之间,已经没有了快乐,大家已经很难在沉重的生活外找到一点轻松的话题,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情以及一大堆无人能诉说的故事……

再热闹的酒局,终将冷场;

再熟悉的亲人、再要好的朋友,也终将散场。



从小累计起来的亲人、朋友、同学,现在还在频繁联系的,几乎一个都没有了。

亲人、朋友、同学,就好像是过去几十年攒起来的钱一样,没有新的钱进来,原来有再多的钱,早晚也会花光——如果不去缔造自己的小家庭、不去创造新的亲人,原来留下的亲人,要不了二三十年,也会流失殆尽。

去结婚、去生子,就是去创造后半生可以互相在乎的人。



我想,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家人永远是自己生存的意义之所在——除非他足够年轻,还没有感受到亲人逐渐离散的悲苦与绝望。

64岁的费翔,世上已无亲人,他取得再大的成就,有谁会真正为他骄傲呢?他有再大的悲苦,有谁会真正在乎呢?

没有。

如果他有孩子、有孙子,自己辛苦挣钱,给孩子买房买车、给孙子买玩具,看着孙子蹒跚学步,跟着爷爷一起去参加电影节的颁奖,一手拿着奖杯、一手搂着孙子,生活会多么充实、饱满。

就像我爸妈,以前家里只有几个儿子,过年吃完年夜饭,妈妈就去忙事情去了,爸爸就去打麻将去了,家里冷清得一点年味都没有。

现在他们有了一个孙女,还不会走路,一会儿“来爷爷抱”,一会儿“奶奶抱”——哪怕除夕当天我家的老母猪去世了,他们也没有半点忧伤。



很多父母催孩子结婚,常说的话都是,“你还是找一个吧,找个对象,生个孩子,以后老了,能有人照顾你……”

事实上,大部分的老人,是不需要孩子照顾的,甚至都不需要彼此照顾——真要指望另一半或者孩子照顾自己,往往也指望不上。

我们村现在最长寿的老人,一对老夫妻,都92岁了,虽然有4个儿子,但也是老两口自己住;我同学他爷爷奶奶,两人是间隔一个月去世的,爷爷得寿96,奶奶得寿97——生前也不需要人照顾。

人真正需要的,往往不是别人照顾自己,而是自己去照顾别人。

因为只有去照顾别人,自己才感觉到被需要,感觉到被需要,才会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人只有觉得自己还能为别人做点什么、别人因为自己而更好,活着才会充实、才不会被绝望感笼罩、才不会被生命的虚无所裹挟。



你不需要别人的时候,你不会感觉痛苦,但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需要你,你将该如何活下去?

我不知道。

我原本觉得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无所谓,但我有这些想法的时候,还不满30。

如今,33岁无儿无女无婚姻的我,不得不低下头来承认:

大部分人选择的生活,是对的。

  • 作者|李弯湾
  • 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