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关注一下养老金与工龄之间的关系,最近有小伙伴来咨询我们,说总觉得缴纳那么多年的养老保险没有用,尤其是在延迟政策之后,觉得最低缴纳年限都要变成20年了,看着那些工龄30年、40年的退休人员,好像感觉工龄对养老金好像没啥用了?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工龄与养老金:

养老金调整机制中,工龄是一个重要的调整因素,在工作期间会影响大家的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储蓄额,在退休后会影响每年调整的到手金额。这一点大家还是要明确的,工龄对于养老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工龄20年、30年和40年在养老金收入方面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与缴费年限(工龄)密切相关。以四川2023年养老金计发基数8079元为例,假设平均缴费指数为1.2,按照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 = 退休时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每缴费一年的基础养老金为8079×(1 + 1.2)÷2×1% = 88.869元。那么,

工龄为20年的职工,基础养老金约为88.869×20 = 1777.38元;

工龄30年的职工,基础养老金约为88.869×30 = 2666.07元;

工龄40年的职工,基础养老金约为88.869×40 = 3554.76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取决于个人缴费的积累。假设每年缴费基数为1万元,按照个人账户记入比例8%计算,一年积累金额为10000×8% = 800元,考虑到利息因素,假设每年实际积累金额为9600元。那么,

工龄20年的职工,个人账户积累约为9600×20 = 192000元。60岁退休时,计发月数为139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约为192000÷139 ≈ 1381元。

同理,工龄30年的职工,个人账户积累约为9600×30 = 288000元,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约为288000÷139 ≈ 2072元。

工龄40年的职工,个人账户积累约为9600×40 = 384000元,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约为384000÷139 ≈ 2763元。

从这两项的对比就能看出来工龄对于养老金制度来说,就是大家到手的钱,是收入,更是生活的底气。可以说工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初始养老金中基础养老金的高低水平。

再来看工龄与退休后养老金调整之间的关系

就目前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来说,挂钩调整是其中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的关键环节,而工龄在挂钩调整中占据核心地位。在多数地区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会按照一定标准,根据退休人员的工龄长短给予相应的养老金增加额。



某些地区规定每满一年工龄增加一定金额,如2元。这意味着工龄20年的退休人员在挂钩调整中可增加20×2 = 40元;工龄30年的退休人员可增加30×2 = 60元;工龄40年的退休人员可增加40×2 = 80元。

还有就是将工龄划分区间,比如某地区的调整方案缴费年限15年及15年以下的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1.7元;15年以上至25年以下(含25年)的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2.7元;25年以上部分,每满1年,每月增加4.2元。那么,

工龄20年:仅与工龄挂钩部分的总计增加额为25.5 + 13.5 = 39元。

工龄30年:15×1.7 +(25 - 15)×2.7 +(30 - 25)×4.2 = 73.5元。

工龄40年:15×1.7 +(25 - 15)×2.7 +(40 - 25)×4.2 = 115.5元。

从这三组数据就能看出来,无论是哪一种与工龄挂钩的方式,体现在养老金方面,都是不小的到手金额差距。

并且在目前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不光是直接与工龄相挂钩,在养老金水平相挂钩方面,工龄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这一点从我们开头在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方面的计算对比中就能看出来。如果养老金水平高,那么挂钩调整的金额就会增多,到手的上涨金额也会增多,这可是事关退休老人钱袋子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以说,工龄在养老金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同工龄所对应的养老金差距更是十分显著。而养老金水平往小了说是退休人员的收入面子问题,往大了说,那就是退休人员生活质量层次问题。因此,大家如何能够长缴纳还是要重视工龄的作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