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综合类顶尖高校,无人可以超越,然而毕业生的薪酬清北却不是最高的,早就被5所大学所超越。
中国薪酬网编纂了一个《2024年综合类大学平均薪酬排行榜》,对国内近3000所高等学府毕业生就业薪酬进行了排队,它不仅占有大量数据,更通过一套复杂的评价体系——涵盖5个一级指数及90个二级权重,揭示了当前综合类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水平。
我感觉到,这个排名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不仅挑战了传统认知,更深刻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格局的新变化与人才市场的新趋势。
排在前五名的高校有哪些呢?
1.武汉大学,平均工资9542.73元
2.中南大学,平均工资9487.24元
3.浙江大学,平均工资9464.43元
4.西安交通大学,平均工资9441.26元
5.华中科技大学,平均工资9397.09元
第一名:武汉大学
综合类大学排名,武汉大学差不多排在第十,薪酬排名它却夺得第一名,超过了清北。
武汉大学以9542.73元的平均薪酬傲视群雄。
实际上,武汉大学不仅毕业生平均薪酬高,就业率也很高。常年保持在95%以上的就业率,在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武汉大学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
它的就业质量好,我想得益于其综合实力,学科优势,地域资源以及学校对学生就业的系统性支持。
武汉大学的测绘、遥感学科全球领先,毕业生进入北斗导航、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的比例极高。
学校还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提供资金、导师和孵化器资源,部分学生通过科研成果转化直接创业,或进入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第二名: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不是东南大学,中南大学以平均工资9487.24元的平均薪酬占据第二。
你难以想象,中南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
学校拥有19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双一流学科A+类学科,以及众多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测绘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精神医学等专业都是国家特色专业。
毕业后的去向如何呢?数据显示,中南大学的就业率高达98%,国内升学率达到37%,出国率达到7%。近五年平均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93%左右。
第三名: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以9464.43元的平均薪酬占据第三名。学校综合实力排第三名,学生平均薪酬也排第三名。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实力强劲。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清华、北大并列全国第一,软件工程也是王牌专业。
毕业生可在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企业,以及众多科技型创业公司从事软件开发、算法设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研发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优厚。
浙大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为制造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毕业生可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等企业,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环节,助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浙大的临床医学专业实力突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 A+学科,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毕业生可在各级医院、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诊断、治疗、护理、科研等工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名: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以9441.26元的平均薪酬位列第四名。
西交大电气学科以A+的评级位列全国第一的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金字招牌无疑是该校学生进入国家电网或者其他行业巨头企业工作的强有力敲门砖。
根据西安交大官方发布的2024《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该校有36.1%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就业单位为103家,占到了500强企业数的20.6%。 西安交通大学2024合计有446名毕业生都进入了国家电网工作。
这所坐落于西部地区的知名学府,用实际数据证明了地域不再是限制人才价值的枷锁,其深厚的学术积累与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学生铺设了通往高薪岗位的宽广道路。
第五名: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以9397.09元的平均薪酬位列第五名。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王牌,作为电气四虎之一,该专业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国企及发电集团联系紧密。毕业生除进入电网企业外,还可到华为、比亚迪等知名私企,就业质量高,薪资待遇好,发展空间大。
机械工程在国内排名靠前,专业涵盖机械设计等多个研究方向。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机械工程人才需求增加,毕业生可在汽车、航空等行业从事研发、设计等工作,经验积累后薪资待遇和职业地位会不断提高。
光学工程学科评估位居第一,国内光学开发起步阶段,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研究所或企业,就业前景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该专业排名全国第三,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薪资待遇高。因学校师资强,且有企业提供实践场地,学生实践能力强,就业竞争力大,可在互联网、软件等企业从事开发、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