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萧统在游览后池,乘舟摘芙蓉时,不慎落水。自此,一病不起。直到临终前不久,仍不许僚属将病情告知萧衍。四月,萧统病情加剧,侍从驰报萧衍。等萧衍得知噩耗时,萧统已不幸病逝,年三十一岁。萧衍临丧恸哭,下诏以帝王衮冕收殓他,赐谥号为“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五月,葬于建康附近的安宁陵。朝野闻知萧统讣讯,均感惋惜。建康男女奔走宫门之间,“号泣满路”。各地民众闻讯也哀痛不已。大定元年(555年),萧统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追尊父亲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3.萧欢(?-541年):字孟孙,建康县(今南京市)人。梁武帝萧衍嫡长孙(皇长孙),昭明太子萧统嫡长子。初封华容公,任东中郎将、南徐州刺史。中大通三年(531年)四月,昭明太子萧统郁郁而死,梁武帝萧衍以帝王衮冕收敛他。按制当立皇长孙萧欢为皇位继承人。但梁武帝不想以少主继承大业,加上此前梁武帝因为墓地事件、蜡鹅事件与昭明太子萧统有嫌隙,迟疑再三后,选择废嫡立庶,册立皇三子、萧统同母弟、晋安王萧纲为太子。
出于内疚和朝野舆论压力,梁武帝将萧统诸子都封为郡王。其中,萧欢封为豫章王,加云麾将军。大同六年(540年)二月,为江州刺史,十二月死在任上,谥号为安。萧欢长有三个儿子,即萧栋、萧桥和萧樛。长子萧栋袭爵为豫章王。天正元年(551年),侯景废杀简文帝萧纲,扶立萧栋即位。萧栋追尊父亲萧欢为安皇帝,母亲敬妃蔡氏为敬皇后。
南朝陈
陈文赞:南朝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人,陈武帝陈霸先的父亲。南朝梁追赠侍中、光禄大夫,封义兴郡公。太平二年(557年),南梁末代皇帝萧方智禅位给陈霸先。陈霸先称帝,建立南陈,追尊父亲陈文赞为陈景帝。
北朝至北魏
1.拓跋寔(?-371年):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鲜卑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父亲。仁德孝顺,成为代国世子。建国三十四(371年),平定辅相长孙斤谋反,伤重而死。登国元年(386年),拓跋珪趁乱复立代国,即位于牛川,是为北魏王朝开国君主。皇始三年(398年),定国号大魏,史称北魏。后将都城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之北)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正式称帝,追尊父亲拓跋寔为献明皇帝。
2.拓跋晃(428-451年):鲜卑名天真,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北魏时期太子。太武帝拓跋焘长子,文成帝拓跋濬之父。明慧强识,仁爱宽和,深明佛法。延和元年(432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太武帝拓跋焘攻打北燕时,留京处理尚书省事务。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攻打北凉,任录尚书事,总理朝政,由宜都王穆寿辅佐。
为政精明能干,洞察细微。太平真君四年(443年),追随太武帝攻打柔然,参决军国重事。七年(446年),太武帝下诏灭佛时,父子产生矛盾。正平元年(451年)六月,为中常侍宗爱所陷害,忧虑而死。追谥景穆太子,安葬金陵(今内蒙古托克托县)。正平三年(452年)三月,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拥立南安王拓跋余即位,是为敬寿帝。永平二年(452年)十月,宗爱派遣小黄门贾周将拓跋余杀害。兴安元年(452年),羽林郎中刘尼等人迎接拓跋濬入宫即位,为文成帝。诛杀权臣宗爱,追封父亲拓跋晃为景穆皇帝。
3.元勰(473-508年):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北魏政治家、文学家。文成帝拓跋濬之孙,献文帝拓跋弘第六子,孝文帝元宏之弟。容貌美艳,文武双全,有王佐之才。太和九年(485年),封爵始平王。太和二十年(496年),改封彭城王。
孝文帝元宏病重,元勰内侍医药,外总军国事务,政绩杰出,为群臣称道。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崩逝。宣武帝元恪即位,任命皇叔元勰为宰辅。后因守城有功,加封大司马、司徒,受诏回京。孝悌忠良,不贪名禄,所到之任,政通人和,深受北魏与南朝士庶的爱戴。景明年间,元勰与奸臣高肇结怨,高肇党羽屡次诬陷元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