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吹拂下,一幅生态和谐、古风新韵、宜居乐业的和美乡村美丽画卷正在西河镇北塘村徐徐展开。

  【记者 陈粤佳:聚力“百千万工程”,新年探村行。观众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了西河镇北塘村。现在村里已经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来,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看看村庄里的年味和它一年以来的变化吧!】

  走进蓝天白云映照下的北塘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小道延伸到各家各户,一幢幢素净的民居散落其间。春节期间,村中弥漫着浓郁的年味,村民赴圩买年货、辞旧迎新大扫除,为新年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 杨展跃:按我们农村里的习俗,一年一节,要搞卫生。今天刚好是西河街的圩日,我去买了一些年货。现在北塘搞得很干净,很好的环境,村民生活得都很舒适。新的一年,祝大家幸福安康,笑口常开!我们要继续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看着杨大哥忙碌的背影,仿佛看到了过去一年为北塘村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而付出努力的村干部、村民群众和志愿者们,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付出,才有北塘村今日的变化。

  【记者 陈粤佳: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北塘村充分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发动村干部、村民群众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聚力农房外立面微改造、推动绿美生态建设等工作,乡村颜值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满满。如今行走在北塘村,一步一景,处处有惊喜。】

  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期待。推动“建典型、作示范”,不光要在基本面貌上有所展现,更重要的是在内在实质上下功夫。

  【记者 陈粤佳: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在我身后是北塘村通过盘活闲置鱼塘打造的一个新产业——海虾养殖,这产业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近万元收入。接下来,北塘村还将谋划推动北塘千亩丝苗米基地等项目,打响鱼米之乡品牌,借助优势农业产业进一步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收。】

  产业兴旺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而文化如同产业发展的灵魂伴侣,为了实现地区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文化事业也要大力发展。北塘村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发展文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记者 陈粤佳:近年来,北塘村还积极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多方面举措,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有机融合,让这个古老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北塘村的这个新年,让我们看到了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乡村画卷。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这个村庄将继续以自己的特色和底蕴,在新的征程上书写更多关于幸福、关于发展的精彩篇章,下一个新年,这里的年味又将增添新的元素,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来源:大埔县融媒体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