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被87版《红楼梦》给“骗”过了。

王熙凤开玩笑说,小戏子龄官长得像一个人,史湘云爽直,口无遮拦就指出是像林黛玉



贾宝玉吓得使眼色;史湘云生气翻白眼、喉咙里还“哼”的一声;林黛玉甩脸子、起身离席。

林黛玉居然径自走了,把一大家子女眷,上至贾母王夫人,下至迎探惜姐妹,还有客人薛姨妈母女都撇在身后。

这样的情节,《红楼梦》原著里根本就没有。



这起小小的“风波”,书里是怎样写的?

要从起因、关键人、情节顺序、矛盾焦点几个方面来细看。

第一,起因。

第二十二回,元春省亲后,正月二十一,薛宝钗十五岁了,老太太出资二十两,给她做生日。

过生日要有戏有酒,戏,是荣国府买来的十二官唱的,其中个小旦叫龄官。

这个龄官,扮上了有几分像林黛玉。

第二,关键人。

是林黛玉、史湘云和贾宝玉么?

不,这件事的关键人物,是荣国府的金字塔顶端人物贾母,还有她的解语花王熙凤。

大家听了一天戏,晚上散场时,贾母特意命人将小旦龄官带来细看,并且另行打赏。

老太太为何“深爱”龄官?文中说她“益发可怜见,爱屋及乌罢了。



王熙凤何等伶俐,立刻心领神会。

因为珍爱绛珠,继而怜爱龄官,倘若这样会冒犯、羞辱到林黛玉,贾母不会赏,凤姐不会说。

林黛玉难道恼自己的外祖母不成?

第三,谁先恼的?什么时候恼的?

并不是林黛玉,反而是史湘云。



她也不是在酒席上当众翻脸的,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阁,不可能有如此失礼的举止。

史湘云是在戏散了之后,单冲着贾宝玉发脾气的,谁让他还上赶着去劝呢。

第四,林黛玉什么时候恼的?恼的是谁?



贾宝玉被史湘云怼了,转身又来找林妹妹,黛玉方才恼了他,同样怼得他无话可说。

第五,林黛玉和史湘云二人,因此事生嫌隙了么?

一点也没有。

黛玉随后来到宝玉房里,看到他写的曲子和偈语,就带回自己房间与湘云同看,次日还会同宝钗,三人一起找宝玉问话,四人“仍复如旧”。

从头至尾,让林黛玉和史湘云生气的,只是这一个人:想做中央空调的贾宝玉。



史湘云并无恶意,她本来就心直口快。

在林黛玉入府之前,她和宝玉二人跟着老太太住,随意率性,无需多心。

如今有了个林姐姐,宝玉在一旁挤眉弄眼,连句玩笑话都拦着、不让她说,生怕这个姐姐不高兴,湘云当然会心里不痛快。



林黛玉本来也没介意,王熙凤时常打趣她,比这个厉害得多的笑话,她也不曾动过气。

但是贾宝玉向史湘云这样一递眼色,滋味全变了。

贾宝玉这样做,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他认为林妹妹是个“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

如果连贾宝玉都这样认为,其他姐妹会如何?家中长辈会如何?丫鬟仆妇会如何?

所以黛玉问他安的是什么心,说他不比不笑,比别人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

这个钝感强烈的贾宝玉,以为自己是一番“好意”,却生生伤了两个人的心。





林黛玉出身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是探花郎的女儿。

在《红楼梦》原著中,刚刚出场的林妹妹年纪尚幼,方经丧母之痛,与贾府来接她的仆妇相处,尚且“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意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

在荣国府住的这两年,全由贾母教养。

她不可能像87版《红楼梦》里表演的那样,有如此轻慢失态的举动。

本文为我来我看见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