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近日表示,中国是以色列重要的合作伙伴,以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珍视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以方愿进一步深化同中方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赫尔佐格当天在总统府接受中国驻以色列新任大使正递交国书时作出上述表示。大使表示,中以建交33年来,两国始终恪守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合作成果造福两国人民。中以深厚友谊和真挚情感是在共同面对现实考验和长久挑战中形成的,弥足珍贵。
以色列士兵(资料图)
自从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内部的消费投资明显受到了影响,随之而来的是财政赤字不断创新高,去年以来,穆迪、标普、惠誉都不再看好以色列的经济前景,纷纷下调对以色列的信誉评级。而且,长期的军事行动需要更多的军费预算支撑,而这直接关系到以色列民众的福利,去年11月,以色列财政部首席经济学家就曾警告,若国防预算每增加100亿谢克尔,普通家庭每年大约要多支出4000谢克尔。相关成本只能通过增加税收、削减公共服务以及减少家庭收入等方式覆盖。
近日,哈马斯和以色列达成协议,约定停火问题。这次的协议可谓是双方都做出了让步,以色列不再要求全部消灭哈马斯“(之前他们称已经基本完成消灭哈马斯),也不再强制法塔赫必须接管加沙,准备进行撤军。哈马斯也放弃了他们一开始提出的对加沙解除封锁,承认巴勒斯坦主权等内容,双方进行人质交换之后,以色列撤军并支持对加沙重建。也就是说两方的战线基本上回到之前,但以色列至今还没有批准。
然而,就在停火协议的消息如春风般拂过人们心田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波澜。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在中国驻以大使肖军正递交国书的庄严时刻,郑重其事地许下了两项承诺。这一幕,对许多人而言,无疑是意外之喜,更是引人深思的开始。赫尔佐格说:“以色列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珍视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这句话,仿佛是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向世界宣告,以色列没有忘记中国这位老朋友。
肖大使在回应赫尔佐格总统时,强调了中以友谊的深厚,并表示双方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番话,既是对中以关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合作的期待。然而巴以冲突的暂时停火并不意味着和平已经到来。只要巴勒斯坦民众仍在阴影中生活,复仇的怒火便难以平息。以色列是否能够听取我国的建议,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仍是一个未知数。
赫尔佐格总统的这番话,不仅是对中以关系的肯定,也是对中方在巴以冲突中秉持公正立场的认可。中国始终强调双方应尊重彼此生存权利,避免加剧局势的行动,这种“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尊重。与此相反一些国家的政策往往基于主观态度而非现实情况,这种“对人不对事”的做法,往往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中以关系的发展证明,只有基于共同利益和国际公理,才能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向前。
另据法新社华盛顿近日报道,美国国务院近日表示,新任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在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通话中承诺“坚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在一份声明中说,鲁比奥与内塔尼亚胡通话是为了“强调美国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绝对优先事项”。她强调,鲁比奥还“就以色列在打击哈马斯和真主党方面取得的成功向总理表示祝贺,并承诺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帮助解救仍被关押在加沙的所有人质”。
获得特朗普提名的美国候任国务卿卢比奥,在美国参议院出席了提名听证会。在出席听证会的前一天,卢比奥公布了自己演讲稿的部分内容。由于主张采取强硬政策与中国竞争,同时将会坚定地支持以色列,卢比奥赢得确认将会比较轻松,他在获得国务卿提名时就赢得了民主党的支持。有分析称,最快在特朗普就职的当天,卢比奥的提名就将获得参议院的投票通过。
不得不说,卢比奥是真的很会拿捏美国两党的“痛点”,美国两个党派虽然在行事上有诸多分歧,但在对华采取强硬政策进行竞争的这个方面,两党呈现完全一致的状态。卢比奥就是典型的美国政客心理,对华鹰派,对以色列坚定拥护,所以他在当时获得提名的时候,民主党就对他给予了肯定。不出意外的话,在特朗普就职仪式当天,卢比奥就能赢得确认,成为美国正式的国务卿。然而,还没当上国务卿就先给中国扣上帽子的卢比奥,完全是“睁眼说瞎话”。
在美国国内,卢比奥的国务卿任命面临诸多质疑与讽刺。美媒《政客》直言其国务卿位置如同“高危座椅”,预测其任期超不过一年,能撑过一年堪称奇迹。在共和党内,他被“MAGA派”视为“不够纯正的同路人”,2016年初选的矛盾虽表面化解,但留下的裂痕使他处于“边缘人”的尴尬境地。《华盛顿邮报》批评他是美国政客中“最喧闹的中国批评者之一”,认为他在涉华问题上无端生事,是为了博眼球、谋取私利的政治投机行为。甚至因其强硬反华言行,被指责丢尽古巴人的脸面。
美国国务卿其实就相当于外交部长,负责对外事务,但特朗普已任命了多名特使,比如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和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而他们的工作内容又与国务卿有重叠,如此一来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卢比奥的权威,就好像人们会记住斡旋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的人是威特科夫,而不是卢比奥。日前,美国《政客》杂志刊文称,卢比奥的国务卿可能当不久,撑过一年都算他幸运。现在想想还蛮有道理的,只能说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国务卿之位不太好坐,被“炒鱿鱼”的风险极高。
卢比奥(资料图)
未来随着美国政局的稳定,以色列很可能会卷土重来,重启加沙地带的战火,而无论是特朗普还是上任后的国务卿卢比奥,都是坚定的亲以派,届时以色列的底气会更大,加沙和中东的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等抵抗势力的命运与伊朗的命运高度相关,失去了“代理人武装”,伊朗将不得不直面美以威胁,在中东的影响力将飞速下降,自身在大国竞争时代的“战略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中东未来是成为美国的“后院”,还是成为美国的“泥潭”,要看特朗普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