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正打到激烈处,却发现对手是“俄军自己”?
过去几年,乌克兰仰仗美国和欧洲的军事援助,把这些支持视为其控制东部地区的重要依仗。但是,随着特朗普回到白宫,美国的风向标又要转动了。也就是说,特朗普入驻白宫后,很有可能重新审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尤其是直接减少对乌克兰的介入力度。
1、美国减少筹码,乌克兰争取更多支持
想象一下,美国逐渐把位置让给欧洲国家,让他们着重去提供援助,这将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是因为特朗普倾向于让欧洲承担更多的责任,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策略让俄乌双方重回谈判桌。毕竟,直接对抗的成本实在太高,而且看不到尽头。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减少美国的直接干预,或许能让俄乌冲突的烈度有所下降。不过,这种策略调整究竟能否在事实上推动和平进程,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特朗普强调谈判解决问题,这一姿态在外交上无疑是在释放善意。然而,要让俄乌双方真正坐下谈判,仅仅有美国调停是不够的,还需要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努力。
但就目前来说,俄乌都在努力战斗,为之后的谈判增加筹码。不少人认为,乌克兰可能会通过发动一场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向特朗普政府乃至整个西方证明他们仍具备打击能力,以此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
2、泽连斯基的当务之急
乌克兰方面的战报显示,前线局势也极为胶着。一天内,战场共发生了67次激烈交锋。乌克兰空军以及其导弹和炮兵力量对俄军进行了反击,目标包括俄军的人员集结区、武器装备、指挥所和仓库等。
回顾泽连斯基首次竞选乌克兰总统时,他曾被视为一名政治上的门外汉。但他凭借着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以及对和平的承诺,赢得了选民的心。
然而,当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之时,这位喜剧演员出身的总统却发现了一个现实:乌克兰在对抗俄罗斯的过程中,越来越依赖来自美西方的支持。
依赖意味着脆弱。当特朗普政府有意调整对乌政策,将部分责任推给欧洲国家时,这对泽连斯基而言,如何在最小损耗下最大化地争取国际支持,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3、俄军发现,自己才是“最大对手”
说到国际博弈,俄乌冲突中的一场意料之外的戏剧性事件最近吸引了全球媒体的注意力:伊朗曾向黎巴嫩真主党提供的上万件俄制武器,比如短号反坦克导弹、马拉克-1火箭弹……现在被以色列缴获,并可能转交给乌克兰。
诚然,在现代战争中,武器的流动性和多样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此之大的规模,还是让人感慨国际政治的复杂与无常。想象一下,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可能遭遇敌人使用自己制造的武器攻击的尴尬情景。
当年越战中,美军和北越军队都互相缴获对方的武器并进行反击,而今这样的历史正在以色列与乌克兰之间重演。
对于以色列而言,这是一个利用缴获的武器打击共同敌人的机会,而对于乌克兰而言,这些俄制武器则可能提供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让他们更有底气面对俄罗斯的强大火力。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俄制武器的加入,可能只是短期内增强其军事力量的手段。而从长期来看,如何通过谈判与外交斡旋来寻求更根本的和平解决方案,才是化解冲突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