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1日报道,31日,美国调查人员和航空专家加班加点,搜寻一起致命空中相撞事故的线索。这起事故使得人们的关注点聚焦在不堪重负的美国航空系统、人为失误,以及涉事飞行员可能未看到对方飞机等问题上。
美国当局面临的政治压力日益增大。外界要求其查明是什么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这场二十多年来美国最致命的空难。
分析人士称,新冠疫情后,美国航空客运量激增,而政府却未能解决航空交通管制系统面临的工作时间长、人员短缺以及险情增多等问题。
涉事客机原定降落的罗纳德·里根华盛顿国家机场拥有美国最繁忙的跑道,也是美国国会议员的主要出行枢纽。
31日,美国调查人员一直在研究从美鹰航空公司5342航班上找到的黑匣子。
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中在直升机飞行员使用夜视镜是否会影响其视力,以及当控制塔发出警告时,他是否在繁忙的空域中看错了飞机。
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称,已从河中打捞出坠毁的客机部分残骸、飞行记录仪和数据记录仪。预计30天内会发布初步报告,但全面调查通常需要数月时间。
涉事机场险情频发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美国一架军用直升机和一架客机在里根国家机场相撞,暴露了这个机场存在的飞行安全问题。
路透社访问了7名曾经在里根国家机场起降的机师,他们都说在这个机场降落确实是个挑战。原因之一是,飞机必须避开附近白宫和五角大楼的限制空域,因此只能精准地在指定的狭窄航线内飞行,回旋空间很小。
受访者之一的美国商业飞行员雷德芬说,他10年前有一回准备在里根国家机场降落时,就差一点儿发生类似的意外。当时,他猛然发现一架鲜红色的海岸警卫队直升机在波托马克河约50英尺(合15米)的高空上盘旋,空中交通管制员立即向直升机飞行员发出警告。雷德芬则采取战术规避动作,这才避免两机相撞。雷德芬说,他很庆幸那时候是在大白天,能见度较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路透社取得的记录显示,早在20世纪80年代,机师就曾多次报告,在里根国家机场险些发生客机与直升机相撞事故。
此次空难的其中三名罹难者是直升机上的军人,美国陆军决定不宣布其中一名军人的姓名。陆军是应家属的要求作出此不同寻常的决定。
路透社引述陆军官员的话报道,与美国航空支线客机发生致命碰撞的“黑鹰”直升机的机组人员包括两名男性士兵和一名女性士兵。
网上已经流传着关于士兵身份的阴谋论。内容虚假的帖子错误地将弗吉尼亚国民警卫队的变性飞行员乔·埃利斯认定为直升机机组人员之一。
专家指出三大错误
另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报道,“黑鹰”直升机前飞行员伊丽莎白·麦科米克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军事分析师、退役空军上校锡德里克·莱顿指出,此次事件可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任务规划失误、与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沟通失败以及有问题的操作决策。
机组人员配备失误和视野有限。麦科米克在接受CNN采访时指出,关键因素之一是直升机机组人员的构成。“黑鹰”直升机的标准配置是至少3名机组人员。但是,在华盛顿这种拥堵的空域,她认为应该指派第4名机组人员。第4名机组人员可以更好地监视周围环境,因为飞行员只能看到正前方,视角为180度。后方的机组成员负责监视直升机的两侧和后方,但后方只有1人,监视能力大大降低。
飞行高度不正确。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直升机的飞行高度。“黑鹰”直升机的飞行高度应保持在61米内,这是专门为该地区直升机航线规定的高度。然而,在事故发生时,该直升机的飞行高度在107米至122米之间,这使它处于正在下降的商业航班的航道上。这一高度误差被归咎于飞行员,据称是人为失误导致的。
与空管部门的通信故障。第三个关键因素是直升机与空管部门之间的通信故障。麦科米克分析认为,管制员询问“黑鹰”飞行员是否看到了被称为“CRG”的商业航班。但是,在“黑鹰”直升机飞行员的视野内有两架飞机,飞行员显然判断失误。空管人员在指示有关飞机的位置时应该更加具体,使用诸如“5点钟方向”之类的说法。以机动性著称的“黑鹰”直升机如果能够清楚地识别,本可以迅速做出规避动作。麦科米克指出,“直升机可以在瞬间移动,避免这类事件发生。更精确的沟通本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编译/邬眉、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