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夕阳”更美 让“朝阳”更红
“这衣服质量真好,穿上暖和极了,真是太喜欢了。”家住昭阳区太平街道金江社区7栋1单元的王礼会,抚摸着刚领到的新衣服感慨道,“党委、政府太贴心了,快过年了还想着给我们发新衣服,比子女还想得周到。”
近日,在昭阳区太平街道金江社区,一场洋溢着温暖与关爱的“朝夕守护・相伴成长”关爱“一老一小”暖冬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次活动聚焦老年人和儿童这两个特殊群体,旨在为他们送去冬日里的温暖与慰藉,传递社会的关怀与爱护。
昭通,这座充满活力的人口大市,同时也是全省转移就业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每年有超过260万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为家庭的幸福和城市的发展默默奉献。然而,这些家庭中的“一老一小”,成为了外出务工人员心中最深的牵挂,也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为了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打拼,让留守老人和儿童感受到温暖与关爱,昭通积极作为,全力构建关爱“一老一小”的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
“以前在农村,每天要忙着喂牲口、干农活,来了这里,生活丰富了,每天不是唱歌就是跳舞,我还学会拉二胡了呢!”活动现场,居民李文亮正和乡亲们分享着生活的变化。
绥江县中城镇福兴社区留守老人在“幸福食堂”就餐
过去一年,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民生领域成果斐然。昭通市委、市政府聚焦老有所养,大力实施“惠老阳光工程”,建成11个县级失能照护机构、90个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4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172个老年人活动场所、38个“幸福食堂”。通过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留守老人的生活保障、困难帮扶、健康服务、关心关爱均已实现“四个到位”。多样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托起了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我今年11岁,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今年第一次收到新年礼物,我很开心!”金江社区的蒲天昊小朋友穿上了新衣服,快乐地在广场上奔跑。
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市委、市政府聚焦幼有所育,不断健全完善儿童福利体系,建成区域性儿童福利院4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1个、“儿童之家”734个,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全市1407个村(社区)儿童主任全部配齐;创新开展暑期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招募志愿者5054人,开放集中关爱服务点位752个。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市8.6万名留守儿童实现管护有人、学业有教、困难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家的“六有目标”,孩子们得以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昭通暑期托管成长营活动
“朝夕守护·相伴成长”关爱“一老一小”暖冬行动的启动,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位老年人和儿童的心灵。活动中,志愿者们踊跃投身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行动,定期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心理健康辅导、兴趣小组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留守儿童捐赠物资,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此外,昭通还积极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通过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人回到家乡,陪伴在老人和孩子身边。同时,昭通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关爱服务体系,让“夕阳”更美、让“朝阳”更红,让每一个留守老人和儿童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开栏的话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云南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擘画了云南发展的美好蓝图。十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结出新硕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市媒体推出“牢记嘱托再奋进 凝心聚力谱新篇”专栏,全面展示十年来云南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新成果,系统呈现“三个定位”建设的生动实践,讲好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动人故事,激励和鼓舞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来源/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彭念敏 聂孝美 阮孝芝 高旭东 图片来源昭通市融媒体中心图视库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刘玉
投稿/822996965@qq.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