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联播
今年春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逆向而行,奔赴工作岗位,在工作间隙与来访的家人团聚。
春节期间,总台新春走基层记者来到了位于广东阳江的核电基地,独家拍摄记录核电大修过程,探访“核电迷宫”。
记者首次深入核岛
记录阳江核电大修
此刻的阳江核电基地里,人要比平时多了好几倍,不过,大家不是来过年的,而是来参加大修作业的,这是核电站最重要也是最忙碌的时候。
阳江核电基地中员工正在工作
不同于大家印象中,“坏了”才会开展的检修工作,核电站的大修是按计划停堆更换燃料。
这期间,核电机组会停止运行,对系统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类似于汽车的定期保养。为了不影响全年的发电任务,核电站往往会选择在用电量相对较低的春节期间进行大修。
员工对系统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中广核阳江核电公司管阀检修工程师董东升,董东升今年41岁,在核电站工作今年已经22年了。今年春节期间,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和2号机组同时开展大修,为了高质量完成大修任务,大修计划的制定会非常详尽、紧凑。
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和2号机组同时开展大修
董东升介绍说:“这个票就是我们的开工凭证,开工到结束期限是多少天,会在这里面体现,所以我们就严格按照计划和期限严格执行工作。在规定时间没检修完,可能会导致后面整个的其他的设备都没法开展。压力还是很大的。”
老董负责的是核电站管道和阀门的检修,这次他们的工作是对一个阀门进行研磨修理,这个位置在核岛的最深处,在获得允许之后,记者和他一起进入了核岛的内部。
提前一两个小时就不喝水了
争取一次把活干完
进入核岛内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要佩戴辐射计量仪,所有的衣服鞋帽也都要进行更换。
控制区防护用品穿戴规则
董东升告诉记者,为了避免进出控制区浪费时间,他们往往提前一两个小时就不喝水了,争取一次把活干完。“我们现在就完成基本防护服的穿着。控制区里边没有洗手间的,大家如果说需要上洗手间,要提前出控制区。”
为了避免进出控制区浪费时间,他们往往提前一两个小时就不喝水了
核岛内部有上万台套的设备,穿行其中,就好像进入了迷宫。每台核电机组的管道长度超过280公里,阀门有两万多个,小的指甲盖大小,大的几个人都抱不住。
工程师穿行在上万台套的设备中
大修开始后,他们在常规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个核级闸阀密封面上有轻微划痕,就要对它的密封面进行研磨修复。这是老董的拿手绝活,由于核电站的特殊性,研磨的工作只能通过手工的方式,老董手动研磨的精度能达到微米级,去年还得了全国技能比赛的一等奖。
老董这次的工作地点就在这个狭小的粉色区域
老董这次的工作地点就在这个狭小的粉色区域,这是核电站控制区里的控制区,需要经过严格培训并且考核通过后才能进入作业。
作业开始之后,记者看到,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两个一米八几的大个子,需要全程蹲着来完成作业,这对于体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老董告诉记者,现在研磨的这个阀门,结构比较简单,操作相对容易。
工程师蹲着完成工作
“真的是第一次
才知道他原来工作的性质是这样的”
就在老董工作的同时,大修指挥部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这个春节反向过节的核电家属们。
家属们探班
今年春节重叠大修中,2200名家属留守基地过年。在监控屏幕前,孩子在找爸爸,妻子在找丈夫,老人在找孩子。
老董的妻子和孩子,也在屏幕前找到了老董的身影,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老董的工作状态。妻子焦彦霞说:“真的是第一次,才知道他原来工作的性质是这样的。”
中午12点,老董的工作结束了,一走出核电站,就见到了迎接他的家人。
工程师与家人拥抱
焦彦霞告诉老董:“今天带我们参观了,看到了平时都看不到的你。以前我不理解,但是今天我看到你在那个里面穿成那个样子,一下子我就绷不住了,我觉得你是最辛苦的,为了这个家,我把我们的小家照顾好就好了。”
孩子写给爸爸的信
儿子董晨光说:“老爸,谢谢您为我们这个小家所做出的努力,您就是我和妈妈心目中的榜样,我要向您学习,将来想做像您一样的工作,为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爸爸辛苦了。”
今年春节期间,中广核广东阳江、福建宁德、广西防城港、辽宁红沿河四个核电基地五台机组大修,数万人坚守在一线岗位,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总台央视记者/岳群 崔霞 李宁 陶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