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年轻人之所以选择过年不回家,他们害怕旅途的劳顿,担心回家的开销,更惧怕被问及收入和催婚。
然而,在这群年轻人之外,还有一群更无助的群体——那些还在上学的孩子们,他们被家长牵着,从一个家庭流转到另一个家庭,饭桌成了他们无法逃避的“战场”。
教育是每个家长心头的一碗血,孩子自然成了饭桌上绕不过去的话题。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比较,就有那令人厌烦的“别人家的孩子”。志得意满的家长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孩子在比较中灰头土脸,被训得面红耳赤。
好好的一个团圆饭,却变成了孩子们的批斗会。一张桌子上,只要坐了一个孩子,就会被问分数、问排名、问是不是三好生;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那更是免不了被比较、被褒贬。同年级的孩子更是成了“重点关照”对象,大人们非要决出个高低不可。
有些家长哪壶不开提哪壶,句句带刺;有些家长则在酒过三巡之后,开始拿捏起孩子来,既显得自己英明,又能在别人的附和声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评头品足,开药方指方向,一个人说了还不够,别人还要帮腔,上演车轮战法。直到孩子脸涨得通红,低下头去,眼神黯淡乃至噙满泪花,大人们才肯罢休。
全然忘了,多年前自己也曾被如此示众、奚落,满心愤懑而无奈。而今,他们却成了那个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
孩子的亲生父母也在现场,他们不仅不保护孩子,反而枪口一致对内,附和批评得最大声,甚至把孩子的“老底”“隐私”都翻了出来。在一帮大人的围观和围攻中,可怜的孩子急赤白脸、无地自容,而大人们却发出了满足的笑闹声。
这种场景,活像咸亨酒店中围观孔乙己的人群。酒足饭饱之后,宾客们一哄而散,但那些刺耳的话语却像刺一样深深扎进了孩子的心里。
有人回忆起童年时的噩梦:亲戚来做客,母亲总是拿自己的糗事当成笑料供大家一乐;父亲在外人面前从不表扬自己,甚至还要贬损一下来表示谦虚。这些行为,无疑是在当众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过:“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然而,有些家长却将此视为教育子女的“良方”。他们认为,当着外人的面批评教育孩子,有利于孩子改正提高,也会让人觉得家教良好、家长有威严。
但事实并非如此。《少年说》的一期节目中,一名高一女孩道出了自己的委屈:“别人家的家长,就算脾气再大,也会关起门来教育。但是你呢,在外面脾气说上来就上来,完全不顾及旁边有没有其他人。”然而,在场的妈妈却并未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当场质问:“在外面是妈妈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这样的话语,暴露了一些父母的真实心态:孩子是我生养的,必须要服从于我;别说你的面子,你的里子都比不上我的面子!这样的家长,只顾自我,却从未想过孩子的自尊受伤、心门关闭,只想逃离他们。
其实,过年饭桌上的这种另类风景,不仅无法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反而会深深伤害孩子的心灵。俗话说得好,当众不教子,静坐思己过,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千万别在看似温馨的饭桌之上,在不知不觉中,伤得孩子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