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之际,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特推出“非遗贺新春·共享年味话非遗”系列推文,带领读者一同探寻、感受绍兴非遗之美。
茶圣陆羽在《茶经》里写道:“(茶)浙东,以越州上”。绍兴茶叶历史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历史上,绍兴曾被称为中国的“茶都”。近年来,绍兴诸多茶叶制作技艺也入选各级非遗名录。春节期间,无论是自在品茗,还是斟茶待客,都少不了一杯“绍兴茶”。看看下面的这些非遗茶,你最喜欢喝哪一种?
平水日铸茶制作技艺
平水日铸茶始于宋,时为贡品。自唐至宋的茶叶,是以蒸青研碾方法制作压型的团茶和饼茶为主,宋代前的贡茶称“龙团”、“凤饼”、“研膏”等。宋时炒青制法的散茶(又称草茶)兴起,而以绍兴平水镇日铸岭所产之日铸茶最具代表性。
目前,平水日铸茶采用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的茶树嫩芽为原料,经摊青——杀青——冷却——揉捻——做形——初烘——炒二青——复烘足干——成品等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外形绿润鲜活,盘花卷曲,颗粒重实,汤色绿明亮,滋味醇厚回甘,栗香持久,叶底嫩绿,完整成朵。
2020年3月,平水日铸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七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
越红为中国十大红茶之一,绍兴地区独有,产于浙江省诸暨、柯桥、嵊州等县,以“紧结挺直,重实匀齐、锋苗显、净度高”的优美外形而著名。越红工夫茶的初制分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序,《绍兴茶文化》记载:茶叶因制作精细,花工颇多而得名,绍兴古称越国,1955年将所产工夫红茶定名为越红工夫茶。
传承发展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能够更好地推动茶叶生产技术发展,提高茶叶附加值和茶农经济收入,助力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2020年3月,越红工夫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七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仙家岗芽茶制作技艺
仙家岗芽茶制作工艺闻名于唐,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明朝初期被指定为“贡茶”。采摘时必须为完整的一个嫩芽,绝不带叶的明前茶为原料,并用传统的泥造锅配以柴火炒制。色泽翠绿,芽峰直立,茶叶形美,香气馨予,滋味醇和。
2013年1月,仙家岗芽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前冈煇白”制作技艺
“前冈煇白”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并被列为贡品。原料采用百分之三十为一芽一叶,百分之七十为一芽两叶的嫩芽并经过严格挑选确保其最高品质,经过杀青、初揉、初烘、复揉、复烘、炒二青和辉锅这七道工序。
其特征似圆非圆,盘花卷曲,紧结匀净,翠绿披霜;汤色黄明,叶底嫩黄,香气浓爽,滋味醇厚,系我国传统名贵绿茶之一。
2015年11月,“前冈煇白”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姥禅茶制作技艺
天姥禅茶制作技艺,出自浙江新昌天姥山一带,制法在唐代陆羽茶经中便有记载。 天姥禅茶属蒸青绿茶,以采、蒸、晾、搓、揉、焙等古法技艺制作,可长期储存,越存越香。 饮绿茶有肠胃不适者,对五年的“天姥禅茶”基本无不适反应,也可适量饮用新茶。
天姥禅茶在新昌天姥山一带世代沿袭并有序传承,三季可采、三季可产,多年可存,对于整个绿茶产业发展具有相当意义和价值。
2020年3月,天姥禅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七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上虞茶叶炒制技艺
上虞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底蕴深厚。上虞的茶叶种植生产主要集中在虞南片区,包括章镇、下管、丁宅、丰惠、岭南、梁湖、陈溪、上浦等地。上虞茶叶炒制技艺,注重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以高山、无公害、有机嫩叶为优;有着丰富多样的制作工艺,如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一系列工序;讲究工序的精细和细致,如在摊青时需根据温度和湿度来判断鲜叶的走水情况,如炒制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和时间等。
2024年12月,上虞茶叶炒制技艺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诸暨石笕茶制作技艺
石笕茶,又称石笕岭茶,距今已经有1100多年历史。诸暨境内主产区为东白山麓、龙门山脉、宣家山、日入柱山、五泄山等地,以龙门顶为最佳,产地遍布诸暨全境。石笕茶一般在3月底开采,采摘期15天左右,严格按照标准采摘。
制作过程经过“摊放→杀青→摊凉回潮→轻揉→理条整形→摊凉回潮→初烘→摊凉回潮→辉锅提香→复烘足干→整理十一道加工工序。成品石笕茶特征为:外形挺秀,翠绿显毫,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
2024年12月,诸暨石笕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越乡龙井制作技艺
嵊州是全国著名产茶区,也是“国家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越乡龙井制作技艺自清后期传入嵊州,经嵊州茶农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艺。
越乡龙井茶的加工工艺主要为鲜叶摊放、青锅、回潮、辉锅等工序。成品茶品质特征为: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嫩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成朵,鲜爽耐泡,尤以嶀大山、西白山所产龙井茶品质为佳。
2024年12月,越乡龙井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绍兴市非遗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