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香港,人们总会习惯性联想到尖沙咀的灯红酒绿,港岛的高楼林立。旅人带着记忆里对香港电影、TVB、港乐的热爱,追寻影音而行,走入一段鎏金岁月,也在这颗东方明珠熠熠生辉的光彩间,被维港飘摇的微风温柔拥抱,心醉于复古与摩登交汇的迷人风情。
不过,如果你想试图避开人气爆满的地标,逆着人从众的浪潮寻觅与众不同的香港视角,位于香港大西北的「元朗」,绝对会让你看见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香港。
有人说,它是最有“古早味”和烟火气的香港城区,旧日时光被按下了暂停键,即便是在繁华之都,人们的脚步也会不约而同就此Slow Down。
Hong Kong 01
马路上随处可见的“SLOW DOWN 慢驶”,在抵达元朗的那一刻,像极了一句郑重宣告。
自宋朝开始,最初被称为“圆蓢”的元朗,寓意完整、丰满的开阔土地。这里曾在连绵的农田和鱼塘间盛产盐、珍珠和香港人最爱的“元朗丝苗”稻米,如今,这间“香港粮仓”也成为60万港人的家。
不过最能体现元朗的「古早味」,还是元朗标志性的轻铁。在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天水围、屯门这片“新市镇”,轻铁是特有的交通工具。伴随着清脆的“叮叮”声,轻轨已经和元朗的数十万居民一同经历37年的每一个日出日落。
乘坐轻铁穿梭在元朗的街道间,透过车窗,像是看电影般,一帧一帧看过这里本地居民的生活。车站开放式的站台设计,配合着蜿蜒曲折的陆上轨道,更是让人仿佛回到了曾经的香港。
而且轻铁是无人售票,只支持现金或者八达通卡上车,偶尔会有工作人员上车查票,逃票的话可是会面临高额罚款的!这一点也和小时候坐火车的场景非常像。
车子摇晃着前行,恍惚间分不清身处镰仓还是某座漫画里的旧日之城。哪怕只是在一些站点随机上下车,都可能偶遇特别的风景,闯入港韵老故事里,捕获一隅独特记忆。
站台等候时,和一位本地大叔用不太熟练的粤语闲聊。作为本地居民,他跟我说起了这里近几十年的变化,且非常惊讶我们会跑老远来这边拍照。他给我指了好几个适合拍摄的打卡点,并且很自豪说:儿时玩胶卷相机的时候,就已经去过了。
同时,他也建议我在元朗或是天水围一带住上一两日,可以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区域的风土人情,在他的眼里,“这里是老香港”,文化氛围更加纯正。
车水马龙的主街道「青山公路」,在元朗人口中有着“大马路”的亲切昵称。无论是生活还是旅行,元朗与大马路紧密相连。从主街道到小巷子,到处都可以看到与市区红色的士完全不同的「复古绿色的士」,在新界地区通用,也成为元朗的专属色调,演绎着鲜活的元朗式life style。
每一辆绿色的士都像是为复古电影准备的道具,让你随手一拍就能得到充满年代感的大片。
左右滑动查看
遍布在元朗街头的一幢幢矮式住宅楼,从六十年代起兴于南洋。灰暗的外墙,无声传颂着沧桑的旧日时光,创造过香港繁荣景象的上一辈人就这样在身边擦肩而过,拎着刚斩的烧鹅或新鲜的鱼虾,居住在此享受晚年安宁生活。
熟悉的香港,陌生的元朗,这里没有鳞次栉比的大厦楼宇,却像一位老友,温和包容,等待相逢,相视一笑。
Hong Kong 02
位于香港十八区中最西北的元朗,与深圳隔海相望,乘坐直通巴士即可轻松抵达,哪怕只用一日游的时间也能完全感受到最特别却最寻常的香港风光。的确,这里没有尖沙咀的人潮汹涌,没有铜锣湾的商业气息,却在地道港味的霓虹灯与广告牌伴随下,呈现出属于香港日常生活的质朴与活力,安静、低调。
在历史里,居住于深圳河附近的农民与渔民都顺应元朗的周边水系交易各自的商品,于是,商业的兴旺推动起茶楼酒肆的发展,也令元朗自古便有着引以为傲的饮食文化,遍布地道美味老店,成为资深老饕的心头好,一站式满足游客对香港美食和港风Citywalk的向往。
9:00
元朗早餐,从“冬菇亭”开始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公共屋村附近建立的居民熟食摊档就像一个个香菇造型的小亭子,里面却满溢香气,承载着元朗的本土风味与烟火日常。位于建业街的熟食市场,可以坐在本地爷爷奶奶身边,找喜欢的亭子品尝小笼蒸点、肠粉、粥粉面。其中,香港唯一的碳炉烧味添记烧腊,带着浓郁南乳味的叉烧烧腩饭极具特色,脆皮叉烧油润丰盈,搭配甘梅酱,传承着两代人的用心。
地址:元朗建业街56号
10:30
吃一块钟意的老婆饼
如果你听说过那句经典的TVB台词“你肚唔肚饿啊?我煮碗面俾你食啊?”另一句属于元朗的专属味道,则必定是“我专登去元朗买你钟意食嘅老婆饼俾你”。
元朗人婚嫁中必备的礼饼“老婆饼”,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卖到全世界、赫赫有名的荣华饼家也正是出自元朗。旅途中,不妨去试试创立于1920年的恒香老饼家,用现做现卖的一口热乎美味,记录着属于元朗人传统的甜。
地址:元朗青山公路元朗段66号
12:00
好到底面家
1946年开业的好到底云吞面,是元朗人的童年记忆,也是香港人的旧日情怀。经过餐厅门外仍留存的40年代广告牌,深吸一口气,仍闻得到汤头的醇厚芬芳,几十年不变的“好料”,源于猪骨、大地鱼、虾头、虾壳慢火熬煮的浓郁和鲜甜,薄皮云吞标志性的“金鱼尾”也是日复一日练就的正宗功夫。
地址:元朗阜财街67号
13:00
锦上路跳蚤市场
搭车前往锦上路站,无需导航,也能轻易辨识跳蚤市场的小摊位。复古玩具、手作香薰、怀旧小吃、港风装饰,一秒穿梭回黄金岁月,在老物件传承的生活气息里,听一些故事,重逢一段记忆。
跳蚤市场
14:00
锦田Citywalk
只有真正走在锦田,才能理解为什么这里被称为最不香港的街区。颜色清淡的住宅区、安静空旷的街道、精致小巧的咖啡馆,这里有着日式的安静与台系的文艺,阳光散落、树影斑驳。红砖屋里可能偶遇不同主题的市集,NGO性质的“一间”咖啡馆,咖啡随心意付钱,不定期还有live show或随机的表演。
14:30
菜田上的比比书屋(隐藏玩法)
寸土寸金的香港,却在菜田上开了一间“比比书屋”,位于元朗锦田大江埔的一片农田中,一周只开周五周六两天,需预约,从锦上路西铁站要走40分钟。
遗世而独立的书屋由一对退休社工夫妇主理。这里有个很有趣的规则是可以用你喜欢的书换农家菜(最多3本)。到了饭点,可以和老板一起吃到超级新鲜的农家菜。和一般的咖啡打卡不同,这里可以听鸟叫,看蓝天,呼吸新鲜的空气,吹来自田野的风,没有负担舒服地享受慢悠悠的时光。
17:00
永顺猪扒面
答应我!哪怕什么都不干,离开元朗之前一定要去这家茶餐厅!本地人印证过的好吃,平日下午1点还是会有很多人排队。沙爹牛肉面和猪扒是必点,有的人甚至会专门从深圳跑来,只为一碗面。
沙爹面的汤底不是开玩笑的,非常浓郁,面可以选煮的软硬度,还可以转其他粉面,酱汁包裹每一根面线,一口吸溜不要太满足。牛肉也是大块嫩滑,性价比很高。
猪扒可以选择炸,也可以煎,外壳炸得松脆,但肉质完全不柴,吃起来也不油腻;牛油西多士是很多女孩子很喜欢的一道菜品,多士虽然不是很厚,但炸得恰到好处,搭配融化的黄油,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不过这家店只营业到17:30,还是尽量早去哦。
安宁路2-18号冠煌楼F铺
19:00
胜利牛丸
如果错过了前面的「永顺猪扒面」,别慌,还有另一家美食店——「胜利牛丸」。
再次返回“大马路”,夜幕中更显熙熙攘攘。胜利牛丸弹牙的质感和浓厚的牛肉本味,瞬间唤醒对《食神》里牛肉丸能打乒乓球的记忆。一口咬下,爆浆的肉汁一试难忘,据说,店主带着“香港精神”一路将一家小摊位开至三家门店,真正用最好的牛肉呈现牛肉丸的绝佳状态,搭配粉面、焖煮入味的牛筋牛腩,成就了本地人和游客心中的元朗之味。
地址:元朗康景街1号裕景坊20号祥发大厦
21:00
B仔凉粉(现更名为佳记甜品)
远远望去,招牌上大大的“B仔凉粉”早已成为元朗人心中关于1985年开业的这间佳记糖水店的代名词。在旧日故事里,名为“B生仔”的熟客要求用水果拌凉粉,也令这一原创的糖水就此成为店内的招牌主打,直到如今。堪称“盆”装的B仔凉粉,在烧仙草上堆叠十余种水果,每一口都能挖到惊喜。
店内的蒜蓉香辣鸡翼尖、糖不甩、混酱肠粉也是必吃之选,在越夜越美丽的旅途中,填饱胃,也令心满满当当。
地址:香港元朗金辉径33号
离开元朗的人,仿佛更懂了香港的美。无论是值得一“叹”的早茶、痴心不改的老字号,还是深夜的大排档、糖水摊,“最不香港”的元朗,给出一个关于香港古早味的答案,串起对香港繁华和日常间AB面的解读,也带着港韵的风土人情,成为不会失望的满分心选。
交通
①「深圳出发」
深圳出行的朋友,建议走「福田口岸」,过关后跟随指示牌再乘坐「香港公交B1」到达元朗站(巴士路程约25min),注意出口岸后不要直接坐电梯去落马洲地铁站,一定要找B1公交车!
B1公交车车费:14港币,上车可刷八达通、信用卡、微信、支付宝以及用现金,可以提前准备好哦。
②「香港出发」
香港出发的朋友可以乘坐港铁屯马线,直达元朗站B口,方便快捷。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Mia
撰文 / 小暖
图片来源 / @HOSIQI、@Loneliness、@净系识食、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