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白布,亮起灯光,成都非遗皮影戏就此开场。随着小演员们缓缓入场,幕布上逐渐出现了一个欢快的剪影,它或笑或跳、活灵活现,舞台上,成都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馆长赵洪正在进行《蜀娃闹元宵》皮影戏彩排。

另一边,在位于都江堰的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来自浙江、山西的游客,正带着孩子在牛皮上画出熊猫等形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皮影戏角色。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尝试学习起了皮影戏创新剧目《disco》,只见他们手持支撑杆和操纵杆,皮影就随着音乐在幕布上跳起舞来。

“今年春节,我们格外忙碌。”赵洪在采访中笑着告诉记者,“就在去年,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春节成了首个‘非遗版’春节。”他看到,今年的成都,“非遗”的元素越来越多,而以赵洪为代表的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正以非遗技艺、非遗文创、非遗演艺,在成都打造出一个“非遗味”十足的中国年。


▲市民游客正在博物馆互动体验

打造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

还结合流行歌曲创新剧目

皮影戏,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戏剧形态,而成都皮影戏,则更具观赏性、代表性和地方特色。

“我的父亲是一名雕塑家和收藏家,对民俗艺术品十分感兴趣,尤其是还收集了许多皮影。”赵洪说,受父亲的启蒙,他从小就对皮影戏有着特别的感情。然而,随着更多娱乐方式出现,他逐渐发现,皮影戏的观众在变少,不少皮影剧团也相继解散。

这也让他意识到搜集皮影和抢救皮影表演技艺的重要性。“皮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涉及雕刻、音乐、唱腔、表演等。我们对皮影进行搜集,但是保存下来的也只是手工制品。如果没有人能表演,那皮影就失去了灵魂。”为此,赵洪在2000年开了一个“皮影酒吧”;2003年前后,他又组织成立了一个皮影表演队。

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此背景下,2019年,以赵洪为法人代表的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于都江堰市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目前馆内的藏品以皮影、木偶为主,共计1530件(套),其中还有不少传统的成都大皮影展品,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除了保留传统外,近年来,赵洪也正在将非遗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春节期间,在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的院子里,不少游客正手执木杆在仿传统戏台上体验皮影戏剧目表演。

“游客体验表演的剧目中,既有《猪八戒偷西瓜》《哪吒闹海》等传统皮影剧目,也有我们结合流行歌曲《卡路里》《disco》创作的新剧目,在创新的同时也保留了浓浓的巴蜀风味。”赵洪介绍,博物馆还原创了皮影动漫剧目《老鼠嫁女》,让动漫成为皮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互联网平台的加持下,推动非遗皮影得到进一步传播。”

春节期间游客可以体验皮影表演、皮影制作

在博物馆感受非遗传统文化

今年的成都,“非遗”元素遍布大街小巷。以赵洪为代表的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正以非遗技艺、非遗文创、非遗演艺,在成都打造出一个“非遗味”十足的中国年。

这样的新春主题,也让赵洪感触深刻,“非遗元素不仅能够让成都的春节变得丰富、热闹、底蕴深厚,让来自省外,甚至是国外的游客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还能进一步推动非遗的传承、传播。”

春节期间,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还参与了成都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市民游客们可以在此免费参观博物馆、学习皮影表演、体验皮影制作,感受极富魅力的非遗传统文化。赵洪说,博物馆的新春体验活动从2025年1月29日持续到2月12日,“为了延长游客的体验时间,我们还将活动时间设置为上午10点到12点、下午2点到4点、晚上6点到9点。”

赵洪提到了一组数据,“从1月29日到2月1日,共有两三百名市民游客前来博物馆免费参观及互动体验,最多的时候,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陆续接待近百人,其中大部分是省外游客及周边居民住户,带着孩子前来参观、互动体验和研学。”


春节前后,他还很忙碌。作为成都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洪将在元宵节参与四川省非遗传承主题展演活动,表演剧目《蜀娃闹元宵》,“不仅是我,还有来自成都市幼儿园、小学的小朋友们与我共同表演,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非遗节目。”

在他看来,“传播”“传承”是当下成都皮影戏发展的关键词。“近年来,我们将皮影带出博物馆,走向学校、部门、企业,仅2024年,就完成了40余次的皮影相关表演、培训等相关活动。2023年,我还将皮影带到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大运村为全世界的运动员进行皮影表演。”他也期待,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喜爱、传承成都皮影戏。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图据受访对象

编辑 陈怡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