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范围内的高铁网络还在进一步织密,机场建设更是在稳步推进。我国4E与4F级别的机场数量保持增长态势,不少机场提出了扩建计划,加上不断有关键点位的新机场获批,机场兴建大潮还将持续。拥有1个4E机场、1个4F机场的上海力压双4F机场的北京和成都,保住了“民航第一城”位置。因为香港国际机场的存在,大湾区的民航实力略微超过长三角地区。







4E机场和4F机场的区域分布

目前,我国有17座4F机场,主要分布在三大都市圈和中西部地区,而包括‌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等在内的十余座4E机场已经提出了4F级扩建计划,未来数年4F机场数量将进一步增长。

从4E与4F机场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中南地区较为均衡,广西、海南、湖南以及广东非珠地区都有1-2个4E及以上机场。如果加上兴建中的广州新机场,广东将有2个4F机场、4个4E机场,超越江苏成为最强交通枢纽大省。加上有着特殊加持的香港国际机场,大湾区的民航实力隐隐超过有3个4F机场、7个4E机场的长三角地区。因为从机场服务人口密度来看,广东在省区里只低于河南,还高于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

华东地区,已有4个4E机场的江苏应有更多4F机场,安徽4E机场数量也应再增加,按照扩建计划,福建最早在2027年有望拥有厦门和福州两个4F机场。东北和华北地区都应再增加高等级机场数量。西南F4里,只有贵州尚没有4F机场,西北地区数量不少,但高等级机场数量有待增加。









与全球TOP机场的差距

截至目前,我国实际上只有7座超大型机场,客流量在5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也仅有十余座,与全球TOP级机场的规模、客货吞吐量有着较大的差距。能够稳定进入全球机场客流TOP10榜单的,只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全球国际大都市多是3-4个大型机场起步,这一点我国的大城市仍是双机场配置为主流。当然,计划扩建的机场数量众多,香港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扩建计划都直指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

支撑各地机场扩建规划的是民众日益增长的航空出行需求,2024年,多个重要机场旅客吞吐量再创新高。2019年时我国航空人口刚刚超过3亿,如今高达4.7亿、位列全球第一的航空总人口需要高质量的航空服务,高品质机场和大规模机队是必需的硬件条件,航线数量及合理规划、机场承载能力与便捷程度都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上述要求促进了新机场的建设与原有机场的扩建。



经济大省在机场建设方面更多受益航空出行需求的增加,浙江GDP垫底的丽水也有了华东第一高坡机场,湛江、茂名的央企、外企员工则是粤西国际机场的重要客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